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陕西省两会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7日
培养“新农人”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做客“代表访谈室”建言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秦骥

乡村振兴既是国之大计,又是民生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1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访谈室”举行。省人大代表、陇县县长李维芳和省人大代表、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红受邀做客访谈室,围绕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奶山羊产业是陇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将奶山羊产业与群众增收和发展集体经济等紧密结合,以奶山羊产业振兴牵引带动乡村振兴。目前,陇县共有规模羊场216个,全县奶羊存量58万只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72.4亿元,奶畜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超过23%。”李维芳说,“围绕这个首位产业,我们确定了到2025年实现100万只羊、2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目标。为此,我们布局打造以4个万只羊场为引领、40个千只羊场为示范、140个适度规模牧场和家庭牧场为主体、2200多户分户扩群户为依托的发展格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发展好,乡村才能聚人气,才能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李维芳建议,把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以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年轻人觉得农业有奔头,有更多的收入。

“要让村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事事有人干,培育更多的‘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刘瑞红说。从成立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建立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再到注册成立天瑞塬公司,忠诚村走出了一条“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刘瑞红表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此,急需培养懂技术、懂经营的“新农人”。要培育高素质人才,建立人才实训培训基地,培育更多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引导农业企业在乡村建立人才孵化基地,加强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坚持数字化赋能,培育智慧农业新业态,依托数字技术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生产结构,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