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强信心 稳预期 助增长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6日
扬优补短建体系

本报记者 杨晓梅

访谈嘉宾: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孙喜民

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首魁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陕西正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扬优势、补短板,加速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问: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陕西的优势、短板是什么?

孙喜民:陕西工业体系完整、基础雄厚,矿产资源富集,科教资源丰富,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同时,陕西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和亚欧大陆桥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陕西有优势也存在短板:能源工业占比高、发展面临新挑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支撑力不够强,创新引领作用需进一步释放增强。

张首魁:陕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基底稳固、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规模大竞争力强、科技创新可持续性强、现代文旅产业集聚发展有先天优势。短板主要是产业集聚先进要素的吸附力不够强,产业生态活力有待提升;承载产业的平台载体,特别是产业园区数量少、能级低、活力不够。

问:目前陕西的产业体系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孙喜民:“十四五”以来,陕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全省产业体系在固本兴新中加速升级,先进制造、现代能源、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创新发展在西安“双中心”引领下活力迸发,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张首魁:近年来,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力“秦创原”“链长制”取得积极成效。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现代煤化工、特高压输配电设备、3D打印等产业领域的技术突破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陕西产业体系中的生力军,特别是以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光伏及配套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此外,三大区域主导产业各具特色,关中装备制造、科技型产业集中,陕北能源化工产业优势突出,陕南生态产业成势见效。

问:2024年从哪些方面发力?

孙喜民:我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以科技和政策创新凝聚发展生态。发挥科教优势和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全力支撑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全面落实西安“双中心”建设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拓展“三项改革”;加大对重点产业链群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力度,做大产业项目储备;运用好各类政策举措,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和产业发展竞争力。二是以现代能源产业筑牢发展底盘。聚焦能源安全、绿色转型与支撑发展三大任务,推进可再生能源跃升发展、电力建设攻坚补强、煤化工产业补链延链。三是以新质生产力接续发展动能。一体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优势产业链群化,依托龙头企业谋划布局建设产业创新集群,聚焦氢能与储能等产业创新和先发优势尽快形成一批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和标志性产品,扩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推动重点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四是以节能降碳和结构调整释放发展空间。深入推进“四个结构”优化调整,研究制定用能预算、用能权交易、节能信用等政策,出台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开发利用。

张首魁:一是聚焦新型工业化,狠抓产业链培育,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进。二是开放式提升链群组织效能,聚焦重点产业链研制产业链图谱,引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能级平台企业,推动万亿级产业集群内部联结和对外链接。三是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业需求和场景牵引,持续放大科技产业融合效能。四是推动开发区扩容增效,推动产业园区功能提升、布局优化、平台升级,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