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杨晓梅
汇川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项目开工,隆基绿能产业园34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当前陕西各地争相布局新兴产业,新项目如雨后春笋。新兴产业正在成为陕西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量,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培育、成形。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3.9%,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1.55倍,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总产出超过万亿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陕西不仅要以新技术、新模式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还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提速产业提档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令人欣喜的是,陕西发扬能源、科教、文化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不断推动生产力水平跃升。陕汽、法士特、陕煤集团等传统产业领域龙头企业纷纷融合新技术、新模式迈向“新智绿”,知象光电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力迸发,为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当下,陕西正锚定目标,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着力在优势巩固与新质培育并进、数字赋能与绿色转型同推、载体打造与基础升级齐抓、链长统筹与链主带动共促上下功夫,抓早动快、细化举措,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推动生产力不断“焕新”,绘就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