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4日
王庭虎:巴山深处的“养路专家”

本报记者 陈志涛

“设好防护,不走道路中心,下道及时,珍爱生命。”

1月23日,一阵响亮的宣誓声打破了巴山深处的宁静。简短庄严地宣誓后,安康工务段巴山线路维修工区副工长王庭虎带领工友们开始了一天的铁路养护工作。

安全宣誓是王庭虎36年来雷打不动的“每日上工仪式”。“这既是我们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火车运行安全的庄严承诺。我们的标准要是松一点,火车通过时的风险就会增一分,因此检查必须精细再精细。”王庭虎说。

白天“诊断”、晚上“治病”是王庭虎的工作常态。白天,王庭虎和工友们一起巡线,检查轨距是否变化、道钉是否松动、设备是否损坏,准确及时地诊断铁路的隐藏“病症”。夜深时分,王庭虎和工友们还要趁着没有火车通过的“窗口期”,争分夺秒地消除白天发现的安全隐患,提高火车通过的平顺性。

襄渝线是连接襄阳和重庆的铁路交通大动脉,每天承担着约110列火车往复驰骋的重任。王庭虎所在工区负责的34公里线路是襄渝线最难养护的一段线路。这段线路有全线最高的桥梁、最长的隧道、最小的曲线半径和最大的坡度,堪称“铁路地质博物馆”。

同时,当地冬春雪不融、夏秋雨不停的气候特点,使得巴山线路维修工区的钢轨比其他工区的更易损耗,因此该工区的工作量是其他工区的3倍多。

“我们每天都要徒步往返,彻底地将工区线路巡查一遍。”王庭虎说,“为了保证火车平稳运行,我们每个月还要利用5天时间对钢轨轨距进行测量,每隔4根枕木,就要弯腰测量一次、记录一次,确保轨距毫厘不差。”

凭着细致入微的检查,36年来,王庭虎和工友们成功消除数千起铁路安全隐患,把地质条件复杂、基础薄弱、病害严重的“担心线”养护成了“放心线”。

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王庭虎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把户口从安康市迁到了人口不足千人的巴山小镇,一干就是36年。曾经,安康工务段多次对巴山线路维修工区等艰苦岗位上的职工进行岗位调整,但王庭虎每次都主动要求留下。他说:“我的青春留在了巴山,我已经和巴山融为一体了。”

“巴山的条件确实苦,但它在祖国的版图上。铁路修到这儿,总要有人来养护。我不来,别人就得来。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王庭虎说,“我常将自己比作道钉:身有五寸长,决不只钉进四寸九。维护线路必须尽心尽力,丝毫不能有差错,这样才能百分之百保证火车运行安全。”

在长期的养路实践中,王庭虎见证了火车通过巴山的时速由15公里渐渐提高至100公里的变化,也充分感受到了铁路事业的日新月异。

“以前上班就是操弄‘三大件’——洋镐、九齿叉、三齿耙,体力劳动强度相当大。为确保行车安全,我们只好没日没夜地干。现在好了,随着大型维修机械、小型养路工具投入运用,我们养护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线路也更加安全平顺,安全压力比以前小了许多。”王庭虎说。

如今,临近退休的王庭虎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今年春运将是我执勤的最后一个春运,我更要维护好设备,保障线路平稳畅通,也为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句号。”王庭虎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