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琚鹏飞 通讯员 王子怡
12月5日,咸阳绿盛泽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排列整齐,大棚内小青菜、韭菜长势喜人。
“我们基地流转土地200余亩,采用‘合作社+集体+农户’的模式,通过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咸阳市秦都区林孟村党支部书记谷互纯介绍,2022年,务工农民在合作社获得收入40余万元。
今年以来,秦都区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要求,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与区域资源禀赋相结合、市场导向与培育特色品牌相结合,大力提升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创建水平,促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壮大。
眼下,秦都区双照街道肖何庙村的油麦菜迎来收获的好时节。种植户魏群社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收、打包蔬菜。
“现在,我们家有4个蔬菜大棚,今年预计能收入10万元左右。”魏群社边干边感慨,“要是没有这几个蔬菜大棚,我们兄弟5个家家盖起二层小楼连想都不敢想。”
多年前,肖何庙村鼓励农户种植蔬菜。看着同村的乡党们都行动起来,魏群社兄弟5个也动了心。但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兄弟几个一筹莫展。
“没想到,很快,秦都区政府不仅请来农科院专业技术人员为村民传授育苗、防虫害等技术,还免费给村民搭棚。”魏群社说,“秦都区政府还给每个大棚补贴1500元启动资金。依托政府的扶持,我们兄弟几个陆续依靠种菜翻了身。”
如今,肖何庙村建成了鑫诚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集蔬菜种植、收购、销售及配送于一体,常年为全国10余个城市供应优质蔬菜,对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秦都区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并建设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区域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提高农产品交易的效益。
目前,秦都区打造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7个,成立蔬菜规模种植专业合作社18家,正逐步开发果蔬采摘、田园观光、休闲体验等新业态,有序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我们还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与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加强生产管理;推行‘三改一提’技术模式,加快绿色认证,全力护航农作物稳产增收。”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张向锋说,今年,秦都区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预计产量超过1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