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9日
从农家女到企业家

本报记者 师念 通讯员 邓聪

11月22日,在清涧县红旗沟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改改正在新建的水粉生产车间调试生产设备。现在,线上线下粉条订单不断增加,她必须赶在过年前生产、加工、发货完毕,好让员工过个好年。

从普普通通的陕北农家妇女到拥有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企业的企业家,28年间,刘改改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1995年,清涧县宽州镇上刘家川村村民刘改改不甘于过苦日子,在自家院里开办了粉条加工小作坊。“那时候,生产全靠人工,产量很低,每天只能生产200斤左右的粉条,并且只有冬季才能生产。”今年48岁的刘改改回忆起创业之路,眼眶有些湿润。殊不知,正是她自力更生创办粉条加工坊的举动,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为了提高粉条的产量与品质,多年来,刘改改经常外出考察学习,不断钻研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经营方式。

2003年,刘改改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有效提高了粉条生产效率。2004年,她建成清涧县红旗沟粉条制作集中区域的第一座粉条速冻冷库。正是这次创新,让清涧粉条的生产不再受季节的影响,开始常年稳定生产。2008年,刘改改成立清涧县红旗沟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公司走上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道路。

农村出身的刘改改,致富不忘桑梓。她的公司优先吸纳农村妇女就业,并主动与农村粉条合作社进行合作,不仅让农户掌握了先进的粉条加工技术,还让原生态的农家粉条不再愁销路。

“我们公司65名员工全都是脱贫户,女性员工占比近60%。”清涧县红旗沟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经理刘壮说,“我是一名移民搬迁脱贫户,现在每个月工资4500元。稳定的收入让我们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公司就在我家小区门口,待遇好,离家还近。”51岁的村民王艳亭谈起家门口的工作,笑容满面。

清涧县红旗沟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现有4条生产线。2021年,公司年产值达4200万元。2022年,公司改建无菌化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1500平方米,可年产酸辣粉3000吨。

努力奋斗来的幸福生活比蜜甜。

刘改改创办的企业现已发展成为榆林市粉条加工龙头企业,先后带动300多名脱贫妇女就业。让刘改改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奋斗创业故事激励、带动了不少清涧农户通过发展粉条产业实现持续增收。在她的带动下,清涧县红旗沟粉条制作集中区域建成规模以上粉条加工公司2个、粉条专业合作社10个、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马铃薯种植基地1000多亩。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