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三原县城关街道丰原社区党支部组织开展流动党员集中学习交流活动。 本报记者 秦骥摄
本报记者 秦骥 通讯员 田雯宇
“为啥把党员组织关系‘舍近求远’放在老家?”在省外工作多年,却选择成为家乡三原县人才交流中心党支部一名流动党员的三原县城关街道麦刘村群众余婷经常被身边人问到这个问题。
“牵”着余婷的是三原县委组织部专程为流动党员打造的线上小程序——“流动e家”。“得益于互联网的便捷,经常能参加线上党组织生活,让我觉得自己并未远离家乡。”10月19日,余婷说。
一个小程序加一处流动党员活动阵地究竟能发挥多大的功能——三原县2210名流动党员用户就是答案。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2022年以来,三原县在创新教育载体、筑牢活动阵地、深化作用发挥3个方面持续发力,立体联动式做好教育服务管理,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有学更有为”。
创新教育载体
党员“云”上安“家”
“大家可以直接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流动e家’,注册登录后,用手指点一点就能了解县内要闻、进行日常学习、上传心得体会等。”在三原县城关街道盐店街社区会议室,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岗正在给返乡流动党员培训“流动e家”的操作流程。
“我们管理的是高校毕业生党员,基本都处于在外工作或者是待业状态。”由于管理对象都是高校毕业生党员,体量大、台账多、信息复杂,管理工作一度困扰着三原县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张卫鹏。
针对流动党员底数不清、信息不全等问题,三原县委组织部通过三级党组织走访摸排、集中报到、线上报备、电话询问等方式对流动党员流动时间、流动去向、从事行业、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开展“地毯式”摸排,汇总后形成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并上传至小程序后台,全面提高所掌握的流动党员信息精准度。
如今,只要在电脑上点一点,流动党员的去向、电话、应缴党费等信息一览无余,极大地方便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既减轻了工作量,又提升了工作效率。”张卫鹏说。
对流动党员而言,小程序还是“学习助手”。三原县根据不同领域流动党员学习教育需求,统筹线上资源,向党员推送党的二十大精神、微理论、家乡微变化、支部动态等500余次。目前,流动党员在小程序上累计学习20万余学时,上传思想汇报、学习心得1300余篇,询问问题、表达诉求120条,问题回复率达97%。
“自小程序上线以来,我每天都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关注家乡动态,在党员论坛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工作经验。”流动党员吴峰是学习达人,目前,他的学习积分已超过5000分。
为啥这么爱学习?吴峰说有两个小细节他很满意——学习后的积分能够兑换成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在留言板里写下自己想看的书籍后,管理员很快就会联系告知“上新”。
筑牢活动阵地
党员更有归属感
如果说线上小程序能够方便组织部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从时间上解决流动党员日常学习的难题,那么,专为流动党员打造的流动党员之家就从空间上解决了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难题。
为解决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难、开展活动难等突出问题,三原县坚持严格管理和温馨服务并重,依托三原县人才交流中心,整合多部门资源,打造高标准、多功能、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的三原县流动党员之家,初步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
三原县大程镇东刘村党支部流动党员赵兰涛是一名货车司机。因常年在外跑车,他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能参加党支部的活动,总觉得心里没着落。流动党员之家的出现就像一座桥梁,凭借它,赵兰涛可以随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真正让流动党员“回家”和党组织相聚。
“我在三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食品工业园工作,平时不常回家,过节回来的时候就来流动党员之家参与‘红色之行’‘流动党员座谈会’等活动,还能参与假日景点免费游和领取暖心包、抵用券等活动,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回家的感觉。”流动党员郑二彬在流动党员之家“意见栏”中写下这样的话。
为充分体现党组织关怀,三原县不断优化服务内容、规范阵地布置,丰富流动党员的文化生活和组织生活,增强流动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归属感,传递党组织的温暖。
“不管什么时候来这里,都有工作人员值班,可以一条龙式办理相关业务,还能咨询了解招聘信息,获取就业指导,真是太方便了。”在外务工的三原县城关街道土官村流动党员张万锋觉得三原县流动党员之家这个阵地很实用。
在三原县流动党员之家,工作人员采取延时下班、错时服务、假日值班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办理“一站式”对接党员报到、党组织关系转接、档案管理、党费收缴、组织生活开展等相关事宜。同时,三原县流动党员之家整合多部门服务资源,提供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社保缴纳等社会公共服务信息,以及纳凉取暖、热餐饮水等服务,让流动党员实实在在感受到“家”的温暖。
深化作用发挥
党员助力家乡发展
“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上,我们一直坚持顶层设计,以‘在外展形象、回乡添力量’为指引,丰富各类活动载体,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充分发挥岗位特点、地域优势,力所能及为流出地和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及基层治理贡献力量,不断增强作为共产党员的使命感、成就感和获得感。”三原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刘荣说。
三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郝东锋表示,依托三原县流动党员之家,结合依据群众需求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清单,三原县要求流动党员结合工作性质、个人特长等进行志愿服务事项认领,完成服务后,由党员填报、支部审核,社区及群众进行评价打分,赋予相应分值,引导鼓励流动党员主动联系和服务身边群众,宣传政策法规、了解社情民意、主动帮扶群众、参与小区治理。对于在工作中作用发挥好、示范带动性强的先进典型,通过“服务之星”“最美流动党员”“个体示范岗”等进行展评宣传,并利用三原县党建微信公众平台集中宣传报道优秀流动党员先进事迹,激励流动党员创新争优,提升流动党员荣誉感、归属感、自豪感。
“作为一名快递从业人员,我经常会向商家和客户推荐三原县的各类农副产品,为商家与农户之间搭建联络平台,助推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尽最大努力宣传家乡、回报家乡。”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党支部流动党员吴佳说。三原县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流动性强、联系面广、影响范围大的优势,引导流动党员通过“随手拍”“随手报”“入户宣”等形式,积极参与家乡宣传、招商引资政策解读、拓展家乡特色产品流通市场等工作,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流动党员就是“流动的党旗”。三原县构建起的流动党员全链条式服务管理体系,把流动党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去年以来,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就业、医疗、住房、劳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50余件;邀请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言献策80余条;吸引流动党员发挥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累计捐款1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