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张军朝
唐三彩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瑰丽的珍宝之一,不仅在陶瓷史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考古证实,在丝绸之路沿线、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出土有唐三彩的器物碎片。
在唐三彩出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国际学术界一直在苦苦探求其制烧工艺流程。耀州窑唐三彩遗址的发现,终于揭开了唐三彩制烧工艺流程的神秘面纱。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陶瓷的生产中心。考古发掘表明,耀州窑唐三彩遗址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三彩窑址群,完整保留了泥料从制备到拉坯、模制成型的过程,三彩釉料的配方、试烧及烧制成品的窑炉,以及配套生产的作坊,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唐三彩制烧的流程和场景以及唐代人组织三彩生产的序列、分工和制烧工艺技术,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观赏价值。
唐代在文化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耀州窑的工匠们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积极学习各地窑场的制烧经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陶瓷产品。制烧技艺日臻成熟,加之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唐三彩的生产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耀州窑唐三彩反映出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都城长安所需的三彩器皿及宫殿、寺观等皇家建筑所用的高级三彩建材、琉璃建材的大批量生产,落在了耀州窑这个具有宏大规模和先进制烧工艺的窑场身上。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用“碧瓦朱甍照城郭”来描绘壮丽辉煌的唐长安城建筑。千年前大唐宫廷建筑的繁华景象虽已荡然无存,但从耀州窑唐三彩遗址中成批量出土的琉璃瓦及其他三彩建材中,仍可以窥其一斑。
琉璃瓦和套兽构件在唐代极其珍贵,只能有条件地用于宫殿、寺观等高规格建筑上。琉璃瓦是一种铅釉陶,其名称取琉璃的光洁、贵重之意。从工艺上看,其制造技术的繁难、原料的限制,决定了其价格的昂贵,这种情况延续至近代也没有改变。
耀州窑唐三彩遗址作坊及其中出土的4000多件(片)文物,证实耀州窑是唐代重要的高等级建材生产基地,也足以反映当时的繁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