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0日
巾帼光芒照金秋 黄河女儿竞风流

米脂婆姨工作室免费培训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带动当地妇女增收致富。 本报通讯员 尹昊然摄

本报记者 杨小玲 通讯员 李乐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奔流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道不尽黄河情,书不完巾帼志。9月中旬,“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团从塞上明珠榆林到革命圣地延安,一路观黄土高原“丰收景”、听黄河女儿“奋斗史”、看三秦姐妹建“巾帼功”。

10月8日,提起采访途中一幕幕精彩画面,采访团成员、《中国妇女报》记者杨娜依然心潮澎湃:“‘黄河女儿行’让我见识了陕北女性敢拼敢闯的精气神,她们的自强不息、聪明果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希望她们的事迹被更多人看见,也希望她们能带动更多女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 久久为功,续写黄土高原上的绿色传奇

米脂县高西沟村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深处,“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荒,十年九歉收”是高西沟村曾经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的田野里草木葱葱、沟壑间碧水盈盈、山坡上梯田环绕,被誉为“陕北小江南”。这背后,是高西沟村三代人治山理水、不懈奋斗的结果。

9月14日,在高西沟村,采访团一行被一张张高西沟村原党支部副书记、妇女主任常秀英和妇女群众一同修梯田、打坝堰、建果园、种牧草的老照片所吸引。“1978年秋,一场山洪过后,高西沟村‘妇女突击队’接到为后沟水窖挖泥清淤的任务,常秀英带头跳进冰冷刺骨的泥水中,用铁锨挖泥,一挖就是八九个小时。她在水窖里咬牙苦干了20天,指甲盖移位了,腿骨和手指骨关节也严重变形……”聆听米脂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牛菊讲述那段历史,采访团成员无不动容。

没有当初的拼搏,就没有今天的梯田盘山、宜居丰收的美好场景。常秀英所代表的“高西沟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很多人,牛菊就是其中一员。

2011年大学毕业的牛菊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当了大学生村官。从常秀英的身上,牛菊学习到了很多。从村里日常到百姓家常,牛菊走访记录、协调组织、入户宣讲,为了高西沟村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奔前走后,一干就是10多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党员们薪火相传,把一生献给了高西沟村的沟沟坎坎。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要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不断续写黄土高原上的绿色传奇。”牛菊动情地说。

■ 勠力同心,贡献基层治理“她力量”

义务理发、普法宣传……这是神木市新元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每天的服务内容。9月13日,采访团一行走进新元社区,看巾帼志愿服务队如何把民生实事办到妇女儿童心坎上。

新元社区常住人口2万余人。为充分发挥社区妇联组织凝聚、教育、服务妇女的功能和作用,新元社区招募辖区热心妇女组建起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服务微家”网络服务平台的“微活动”,为社区的妇女儿童提供接地气的“微服务”。

“我们每周五都会开展‘童诵经典 传承文化’亲子阅读分享活动,与小朋友共同诵读国学经典,为他们讲述故事的背景、内涵,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读后感。”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苏妮告诉记者。

妇女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服务点、妇女议事厅、棋文化广场、有声书墙、红色露天影院……为了让社区的妇女儿童能在家门口享受“幸福味道”,新元社区打造了一批多元化的文化活动阵地。“我们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公益课等丰富多彩的‘微活动’,充实大家的业余生活,拉近妇联与群众的距离。”苏妮希望“服务微家”可以成为社区妇女群众最细微、最活跃、最贴近生活的服务平台,让新元社区妇女工作阵地向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步步延伸。

■ 传承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增光添彩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脍炙人口的陕北民谣,让心灵手巧、贤惠持家的米脂婆姨远近闻名。与过去成天围着灶台转不同,以米脂婆姨为代表的陕北妇女走在新时代,拥抱新时代。她们玩抖音、做直播,传播陕北特色;她们建基地、搞产业,开辟属于陕北婆姨的新天地。为了不断探索推广“米脂婆姨”品牌,今年3月,米脂县妇联为广大妇女搭建了一个展示陕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米脂婆姨工作室。

工作室负责人杜荣华介绍,该工作室定期为妇女免费开展剪纸、米贴画、针织、布艺等传统手工艺培训,并通过现场展示、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让大家的作品走向市场,实现“以艺养家”的目的。目前,工作室已开展培训6期,培训妇女200余人,帮助妇女增收11万余元。

“我们从图案、颜色、技法等多方面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让传统手工艺品走向市场、融入生活,让更多人从作品中认识‘米脂婆姨’,让陕北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绽放光彩。”杜荣华说。

■ 众志成城,创业之花开遍黄土高原

“2015年的秋天,看到漫山遍野的红枣烂在地里没人要,我是真着急呀!”在佳县东方红文化产业园直播基地,采访团一行见到了90后助农主播王宇梅,说起她的直播,王宇梅打开了话匣子。“我开始是在朋友圈发布红枣销售信息,随着短视频的兴起,2019年初,我注册了账号‘王家三闺女’,拍摄短视频记录陕北农村风土人情,石碾子、石磨、窑洞……这些内容唤起了网友的乡愁,很快就获得了大量的点赞,这为我的电商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础。”王宇梅说。

踏上电商创业之路后,王宇梅每天精心维护网络营销平台,还以略高于当地农产品市场价的价格与农民签订合作协议,既保障农产品货源充足,又对所销售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8名姐妹加入团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里的土鸡蛋、小米、红枣等农副产品搭上网络的快车,进入到千家万户。”王宇梅说。

截至目前,王宇梅的团队已累计帮助村民销售红枣50多万公斤、手工挂面60万公斤、小米55万公斤,加上其他农副产品,累计帮助当地群众增收1600万元。

如今,该直播基地有一批像王宇梅一样的年轻人,他们通过直播,让陕北特产走出大山,并成立了一支有着丰富经验的视频直播师资队伍,对具备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进行直播培训,累计培养主播近2000人。

在广袤的三秦大地,无数女性用勤劳与智慧绘就精彩纷呈的奋斗画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汇聚起磅礴的巾帼力量。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