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刘向舒
2013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实践推行、持续发展,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来,我国构建了全方位改革开放新格局,探索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途径,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明确要求。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围绕“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立足交通区位、产业、科教、历史文化等优势,以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落实“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陕西“一带一路”支点作用日益凸显,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周年,陕西成果丰硕。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找准定位抓住契机,在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愿景到现实、从纲目规定到实操细则的稳步推进,展现出了旺盛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在产业发展方面,陕西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充分发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通过出口型制造类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的发展聚集了大量核心要素,在高校科研优势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加持下,产业规模和产品技术含量跃升到新水准,产业集群持续扩大,制造业加速迈入中高端水平。在对外贸易方面,陕西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过程中稳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依托与中亚贸易的快速发展实现进出口总值的逐年攀升。陕西自贸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科技互通、文化交流和贸易监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作用,成为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引擎。在区域品牌打造方面,陕西着眼国际国内双向发力提升区域经济与文化品牌影响力。陕西与中亚五国通航的全覆盖、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力的持续提升、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西咸新区国家物流枢纽的打造,特别是后者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借助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道、枢纽、网络”三大优势和区域电子信息、航空科技、生物医药等适空产业形成的货源优势,立足西北、服务全国、辐射全球,建设 “一带一路”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内陆节点。空中航线和陆上运输的联动实现了国际国内贸易的互联互通,大幅提升了陕西社会经济“名片”的含金量。与此同时,互联网和大众传媒不断扩大陕西名胜古迹和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引流范围,丝绸之路电影节、全运会等高层次文体活动的举办提升了城市知名度,近年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品牌的文化层次和影响范围。
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陕西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打开发展新天地。”中国—中亚峰会这一主场外交将陕西再次推到了世界舞台聚光灯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陕西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从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和提升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蓄力前行,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积累重要经验。
依托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当前,陕西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总体要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把握城市定位的巨大红利,利用地域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等优势,依托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实现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驱动。未来一段时间,陕西实施创新驱动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通过引进和培育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及项目增添发展后劲,突出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加强各类新赛道的开辟,以秦创原引领、带动和聚合各区域创新发展,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制度创新为保障、金融创新为杠杆的区域协调创新驱动平台,为加速产业的创新融合、推动区域的创新协同和实现陕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作用。
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陕西对内对外开放的区域范围、平台通道、制度保障等方面已有显著提升,但相较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要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通过国内国际市场与资源的双循环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切实推进优化区域开放型布局。要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在面向中亚五国乃至全球的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积极加强与各国各地区商品贸易的交流和科技服务贸易的合作,推进产业链向高端领域延伸,促进产业升级进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要充分利用现有开放平台、新区和开发区的功能,加快对外开放通道的建设与完善,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中心的对外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序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企业迁徙,实现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联动发展,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进生态环境和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和影响力。陕西应凭借得天独厚的历史与地理优势,从生态环境治理、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入手提升区域品牌形象。近年来,陕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以秦岭生态屏障的修复为标志,以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保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大大提升了陕西对外旅游品牌和生态形象。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三秦大地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优势,深挖历史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在传统文化和现代产业之间进行“第二个结合”上的探索实践,通过做大做强戏曲、影视和演艺等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陕西区域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陕西在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进程中,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开放决胜未来,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必将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