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9日
书写“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同发展新篇章

冯宗宪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我们要站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新起点,系统总结、深入把握十年来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向前发展,将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为人民幸福提供坚实支撑,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多机遇,书写高水平共同发展的丝路时代新篇。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充分释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各领域合作潜能,助力共同发展,增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福祉,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效。

构建命运共同体。中国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包容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促进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推动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重要动力。中国分别和中亚五国、非洲各国等共建区域命运共同体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成为落实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区域示范样本。

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截至今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经贸、金融、科技、社会、人文交流、生态环保等领域,带动全球国际合作效应显著,充分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共享性与开放性。十年来,中国在中亚实现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深化了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中国进一步巩固了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能源及粮食供给,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周边保障。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增加了与海上口岸联通的陆路通道,经过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中欧(亚)班列源源不断地行驶于中国与欧洲和中国与中亚、东南亚之间,推动了一些国家摆脱“内陆国”“双重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地缘空间和广阔市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迄今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

加速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对接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达成促进互联互通、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降低了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为其提供了参与新型发展合作、实现经济增长的机遇。互联互通也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带来开放发展的机遇。陕西、重庆、四川、新疆等地充分发挥自身地理位置和关键领域的比较优势,提高中转集运的便利与企业制造、采购和运输综合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中欧班列常态化高效运行。如今,中欧班列基本覆盖了亚欧大陆全境,形成了“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通道格局。

站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新起点,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向前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这既能增强新发展格局的引领辐射效应,也可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增长扩散效应,从而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强大动力。十年来,陕西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门户枢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要进一步在西部大开发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衔接、充分融合上做文章,围绕陆上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重大战略通道及支点建设,聚焦发展重点,聚力提升枢纽能级,优化对内对外开放布局,加速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要发挥都市圈城市群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将其打造为国内大区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才、产业、资本、技术、信息的要素聚集高地,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下好双循环“一盘棋”。

深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共商国际发展合作之计,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之道。要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五国倡议和发展战略对接,形成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

打造成本低服务优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要加快推进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发展中国—中亚—南亚、中国—中亚—中东、中国—中亚—欧洲多式联运,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过境通道,跨里海运输线路,推动中吉乌铁路尽快开工建设,实现“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常态化运营。要以中欧班列五大集结中心为载体,形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促进运输、贸易和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加快发展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和国内航空枢纽城市。要建设中国—中亚交通商贸物流枢纽,大力推进航空运输市场开放,不断织密空中丝绸之路。要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设货物集散基地和海外仓,促进对外贸易提质增量、迈上新台阶。

加快构建共同价值链。与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有成熟的工业体系、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流程,可通过产能合作、扩大对外投资和原材料贸易等方式,增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价值链关联度,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整体位置,破解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断链封锁效应。要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发展伙伴关系,促进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等国发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加强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要促进制造业合作,从传统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能力输出和资本输出转变,加大农业产业合作。要全面提升贸易规模,拓展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加快数字和绿色基础设施联通,推进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合作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生产网络一体化,推动构建和促进本区域价值链治理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拓展高能级开放平台。要升级中国同中亚国家投资协定,加强与中亚国家整体经济联系,推动该地区建立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持续打造市场化、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和营商环境。要提升和优化现有的自贸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各类平台,构建国际化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探索贸易规则制定等先行先试开放的制度创新,形成更多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系统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引领协同创新实现重大进展,使中国内陆地区与欧亚经济联盟、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全面实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贸易新规则。要利用RCEP生效后带来的机遇,努力对标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开放进程,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要在数字贸易、网络电信、文化教育、知识产权等领域先行先试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重点前沿领域率先突破。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