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8日
夯实基础研究根基 筑牢科技强国基石

辛一凡

今年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的历史、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深刻阐释了基础研究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全面探讨了加快推进我国基础研究的措施体系,为我国以高质量基础研究引领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在整个创新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基础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创新成果加速“变现”经济效益,而在于它对推动前沿技术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基础研究的突破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因此,只有夯实基础研究根基,才能有更多机会发现全新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基础研究是根本的源动力,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必须重视基础研究作为创新链源头的先导作用,发挥基础研究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力,促进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强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向创新型国家前列、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更高目标迈进。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源头性和先导性作用。纵观世界格局的演变史,持之以恒地推进基础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的国家往往能够把握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成为国际竞争的领跑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已经袭来,创新领域、范式、方式发生深刻调整,迫切需要我们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沉着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统筹部署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努力建设科技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基础研究作为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不断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新时代以来,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越来越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渐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并在一些领域实现由“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

虽然我国基础研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快速进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研发活动的非线性互动、融通创新的趋势特征越发显著,交叉科学和跨学科研究已成为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内因。全球性挑战深刻影响并加快重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国际合作“区域化”趋势凸显,世界科学中心正由单中心主导走向多中心并存。我们要直面国际科技竞争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既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又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瞄准科技发展大趋势,下好基础研究“先手棋”。

加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要解决好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就要依赖在基础研究领域大规模、长周期、多渠道的投资。一是稳步增加政府专项投资,确保基础研究资金主渠道不“断流”。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原创项目等方式为重大原始创新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二是积极鼓励企业调整研发经费结构,主动向基础研究领域倾斜。例如,去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关于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对企业的基础研究支出实行加计扣除,充分激发了科技创新企业投资基础研究领域的主动性。三是推动形成社会资本支持基础研究的良好氛围,健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让原始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建设。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统筹协调,着力优化基础研究整体布局。一是构建全面均衡、重点突出的高质量学科体系。既要重视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协同,又要聚焦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关键学科领域。二是强化基础研究支撑平台建设。既要协同构建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特区和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在内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还要加快培育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高端数据平台,健全基础研究的科技文献矩阵体系。三是提高基础研究的协同攻关能力。在基础研究领域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协同多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学科融通和技术互补,努力形成“资源集中、智力集合、精神汇聚”的科技攻关态势。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基础研究归根到底要靠高水平人才。一是要着力提升基础研究人才收入水平,推动薪酬分配向基础研究一线倾斜,对基础研究人才进行现金、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解决好基础研究人才的后顾之忧。二是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应当切实担负起培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人才主力军的主体责任,以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完善基础研究师资队伍为抓手,以提升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目标,全力培养造就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三是构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评价体系。在基础研究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中,应当理解和尊重不同类型、学科、方向的差异性,构建动态化的容错机制,充分激活基础研究人才尤其是青年科学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基础研究国际合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蕴藏巨大的合作机遇。基础研究不能闭门造车,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迫切需要开展国际合作。一是积极健全有利于国际合作的政策体系。要加快制定长期稳定、健康有序的基础研究国际合作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大科学中心、联合实验室建设以及科研人员参会、访学、借调、联合培养等提供有力保障。二是重点建设致力于基础研究的合作平台。协同各方全力推进国际重点实验室建设,设立面向世界的科研基金项目,参加和发起建立国际科技合作组织,构筑覆盖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平台体系。三是深度参与基础研究领域的全球科技治理。主动发起、积极参与基础研究领域国际科技组织,支持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组织同国际组织对接,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鼓励中国科学家和社会组织机构发起大型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增强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