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7日
传承红色精神的时代答卷
——《红色照金采访手记》述评

刘宁

继《想念春天》《大地足音》之后,近日,张军朝的《红色照金采访手记》付梓。这是张军朝历经30年实地考察采访而成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向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90年献礼的倾情之作。该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是陕西省委宣传部2023年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红色照金采访手记》截取重大历史横截面,讲述90年来红色照金的峥嵘岁月,在革命与建设的双重视角下展开陕甘边革命历史画卷和中国乡村改革变迁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朽图册,反映老区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和创业历程,以及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历史画卷与文化血脉

张军朝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从1993年开始,三十年如一日持续关注照金,多次前往照金踏访革命遗迹,关注老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变迁,走遍了照金的山山水水。

《红色照金采访手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佳作。张军朝先后有两次“重走红军路”的经历。第一次是在1993年,用4个月时间徒步走过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三原、旬邑、淳化、宜君等8县3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庄,采访了70多位红军老战士和数十位红军后人,真真切切地聆听峥嵘岁月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第二次是在2018年至2022年,作为驻村干部,在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及乡村振兴中,张军朝经常走访干部群众,寻找红色故事,切身感受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红色照金采访手记》以33万字的厚度,廓清陕甘边自然地理、钩沉革命历史脉络,讲述英雄故事,真实且生动地还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场域,展现了老区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反映了老区呈现出的欣欣向荣的面貌。

张军朝在讲述与亲历中,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照金红色长卷。在这幅长卷里,奔腾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沿着这条文化血脉,张军朝讲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老区发生的红色故事。

英雄史诗与民族壮歌

任何民族和国家,都必然会讲述自己的英雄故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不忘历史,尤其是不忘革命史,挖掘英雄人物事迹成为红色文艺必须关注的话题。英雄形象承载着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英雄书写是对英雄谱系文化建构的一种优良传统。因此,在每一部彰显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学中,都可以看到文脉流长的英雄书写主题。

《红色照金采访手记》中,张军朝复原了由老区干部群众组成的照金英雄群像。他们是为革命毁家纾难的黄子文、喋血秦岭的红二团战士、百发百中的神射手李东发、深山密林养伤的兰子敬、壮烈牺牲的张占虎,还有为救护红军战士连失两位爱子的红嫂王启云、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汪启珍、一辈子深藏功名的特等功臣郭正喜、五十年苦等丈夫归来的田宏烈……

在张军朝的描述中,还有一个个没有留下姓名籍贯的英雄。清峪河侧,矗立在松林里的6座红军无名烈士墓碑,传颂着他们牺牲时的英勇悲壮;衣食村山坡密林中曾散落的烈士遗骨,诉说着那场战斗的惨烈惊心……

张军朝还为我们描述了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芋园村一次次被敌人焚毁,根据地革命群众被残杀,衣食村群众因帮助红军被国民党军用烙铁烫得体无完肤……这是为了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屈抗争的历史壮歌。

不向命运屈服、顽强抗争,不向贫困低头、奋发图强,这是老区人民精神气质的主旋律。张军朝把这一内容在《红色照金采访手记》中贯穿始终,从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生产建设、改革开放后的大胆探索,再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革命老区一点一滴的发展变化汇聚成时代前进的洪流。

脱贫攻坚与乡村文明

一种文明的生发离不开扎根于本而溯流于源。历史的进程从革命开始,现代文明又在改革发展中生成。乡村振兴正在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写作主题。

张军朝描述衣食村艰苦创业和转型发展的历程,烈桥、王沟湾等村进行创新性产业探索,庙湾镇以柳林村为龙头打造“香菇小镇”,西古村把土豆变成脱贫致富的“金蛋蛋”……一个个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缩影,清晰地呈现了时代前进的足印。驻村女干部赵慧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起土鸡蛋进城活动,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陈炉镇人的血脉里传承着祖先的技艺,将百年古镇建成陕西乃至西北最大制瓷窑场和瓷业生产基地、文化艺术之乡;海浪、赵建、王耀利、赵博兴,一个个不向命运屈服的励志模范,用坚强的身躯彰显着脱贫攻坚中凝聚出的时代精神。

《红色照金采访手记》生动描绘了这片土地上乡村文明建设的足迹。昔日人迹罕至的梢林密洞,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曾经“七十二道脚不干”的沮河川谷,如今成为秦岭北麓朱鹮野化放飞的基地;前咀子水库是一处水草丰茂的山谷湿地,引来白天鹅在这里栖息过冬;马栏河引水工程解决了铜川供水问题,每年有5000多万立方米的马栏河水通过老爷岭下的隧洞注入沮河,滋润着铜川老城、新区、耀州区和富平县,灌溉着数十万亩良田……

《红色照金采访手记》为革命老区如今的旅游业勾画了这样一幅图景:享受山村的青山绿水,感受大自然的舒缓宁静,从观鸟到旅行,从传统节日到现代养生,回归田园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双线结构与散文笔法

《红色照金采访手记》在写作上呈现出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对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叙述,一条线索是对这片红色热土建设历程的书写。连接两条线索的是共产党人带领老区人民争取美好生活的不懈奋斗。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关于红色照金的采访手记才显得尤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军朝用自己的亲历亲闻、所见所感,呈现了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和脱贫攻坚历程的奋斗史,对总结研究老区脱贫攻坚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艺术呈现方式上讲,张军朝将英雄史诗与历史事件放置在广阔的西北革命背景下展开,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方面再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全景,而且镕裁有度。他采用史书实录的笔法讲究谋篇布局,又撷取社会学家的长处条分缕析,还运用文学家的笔触,逼真描摹形象、生动刻画细节。他的笔下,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激烈的战斗场面,也有娓娓道来的场景描写和催人泪下的感人陈述。

“2011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十二,寒露节),王启云老人长眠在了她守候一生的大山中。那一天,天降大雨……就在村民们准备冒雨抬老人上山安葬的那天早上,雨,突然停了。一缕阳光透过山峦和树林,照到了曲曲弯弯的山道上,照到了山坡上……”这是何等生动的描写!

张军朝非常善于使用优美而恬淡的散文笔法,呈现出浓烈的诗情画意:那是渭北高原上的蒙蒙雨雾,田野、残塬上汩汩冒着泉水;那是阳春三月文王山沟沟岔岔开满的迎春花;那是夕阳洒下的橘红色的余晖,远处山峦和林莽像水墨画;小龙川的飞瀑、红军洞前突兀的石崖、兔儿梁上的密道、龙家寨丛生的灌木……张军朝笔下的句子是山水诗,是风景画,是优美的旋律和穿透人心的山歌;他又以记者的本色,记录有度,使人如览佳山异水,步步引人入胜。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