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8日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专著《古代墓志书法鉴赏》评析

雷珍民

墓志是古代丧葬礼俗中置放于墓中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为志石与志盖两部分。志石上的文字称为墓志文,其文体多采用铭文,故又称为“墓志铭”。墓志文以记叙死者姓名、籍贯、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内容为主。绝大多数墓志文还记录了史实,有部分史实对历史还起到了印证补缺的作用。墓志形制、刊刻艺术以及图纹饰样,均是当时所在地区的人们审美观、生死观以及丧葬文化习俗的重要体现。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拓展,出土墓志数量不断增加,为墓志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

于唯德教授撰写的专著《古代墓志书法鉴赏》,选取出土墓志中的部分经典作品,从志文释读、文化解读、书法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鉴赏,旨在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让读者在更多的书写材料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书法艺术独特的审美。

本专著从墓志文化特质观念出发,首先对所有选取的墓志志文进行句读、释读,对志主世袭关系进行梳理,然后对选取墓志的石质、形制、图样、纹饰及其题铭制度等进行全方位研究。于唯德对书手、刻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考察,在搜集整理其数据的基础上,对其与志主的关系进行考察;梳理墓志书法形式(包括字体和章法)和刻制工艺间的关系,并加以区别、分类和研究;探讨撰写人、书手群体在墓志中的表现;根据制度性撰文、书写,亲属撰文、书写,请托撰文、书写等类别探讨古代墓志的不同风格;兼顾考究其对古代墓志书风的推动与应用,其中涵盖书手对书体的选择、刻工在刊刻实践中对书体的改造现象。作者提出了古代不同阶层的艺术追求与文化崇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墓志的时代审美风尚、典制仪礼、习俗观念具有特殊的传承性。

本专著从新中国出土墓志中选取四十二合具有代表性的墓志为对象,以现有研究成果与资料为基础,依托书法学、艺术学、历史文献学等学科知识,综合考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墓志的书法艺术。作者考据墓志书法的发展源流、艺术特征等相关问题,梳理出不同时期古代墓志的书风特色和书体演进过程,对不同时期的墓志书风进行横向、纵向比较。通过比较,作者得出结论:墓志书法艺术不仅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同时彰显出其所处时代书法艺术的审美崇尚。对墓志书法的研究不仅能够填补书体学研究的空白,同时能够凸显其在碑志学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

墓志虽只是志文的书刻载体,但从文化学、民俗学等方面来看,墓志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含义。本专著将不同地区出土的墓志进行地域特征比较研究,从墓志的形制、纹饰、书体、文体等方面分析,提出了不同地区墓志的地域特征、艺术传承与风格流变,既具有别具一格的独特性,又具有一脉相承的关联性。《古代墓志书法鉴赏》系统、完整地对四十二合古代墓志进行艺术风格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墓志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深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古代墓志不仅表现出了历史的选择性与惯性,其志文的书写与镌刻深刻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书写特征、书法风尚和创作观念。《古代墓志书法鉴赏》所呈现的各种书体形式,不仅完整地体现了各地区文字演进的清晰脉络以及自然生动、朴茂古拙的流行书风,而且展现了不同地区群众的艺术审美崇尚,从侧面反映出古代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和社会礼制。

《古代墓志书法鉴赏》中收集的墓志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所载内容能够弥补历史著作前详后略的诸多缺陷。墓志有其特殊性,随墓主下葬后就难见天日,墓志文记载的一些真实史实具有重要的价值。部分墓志上刊有书手、刻工的名字,为研究古代各地区书家、刻工提供了丰富史料,对研究不同地区墓志风格提供了借鉴。本书中,作者对部分名门望族墓志志主的家风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家训、家风具有促进作用。

墓志虽只是志文的书刻载体,但从文化学、民俗学等方面来看,墓志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含义或遵循一定的社会文化习俗。本专著研究对象数量众多,不同地域的墓志盖刊刻的纹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彰显了丧葬文化在朝代更迭、文化传承和民族融合中独立的文化特质,对研究我国古代不同地域传统纹样特质具有重要价值。

专著《古代墓志书法鉴赏》以墓志书法风格比较研究为主,其研究内容涉及古代多地区书法艺术发展状况以及地域文化、民俗特征,既丰富了墓志研究的学术视野、弥补了古代多地区墓志文化比较研究的不足,又为古代多地区墓志文化与书法文化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一个范式。因此,专著《古代墓志书法鉴赏》具有重要的学术与艺术价值。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