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1日
老班长带我一路向前

郑建生(中)悉心教授摄像机使用和拍摄技巧。 本报记者 陈玮摄

本报记者 陈玮 苗雨蒙 实习生 孔德晨

“在任务行动中,子弹贴着耳朵飞。”

“上级命令部队紧急开拔,官兵们深夜急行军。”

“部队在大漠里待了一个多月,天天脚里灌沙子、嘴里吃沙子、眼里进沙子。”

7月26日,武警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共同科目教研室,二级警士长郑建生将他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展示给记者,并给记者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雪域高原、深山密林、戈壁荒漠,郑建生都曾踏足。他将这一幕幕用相机定格、用文字记录。

“想不想跟我一起做新闻?”郑建生来到勤务大队挑选做宣传的“好苗子”。

“近几年,支队的宣传骨干陆续退伍,宣传工作出现断层,要快速培养出一批新闻宣传的行家、能手。”郑建生精通通信技术保障,做新闻短片很有一套。

“想!可是我学历低、基础差,干不好可咋整?”武警工程大学警卫勤务大队勤务中队战士陈文星略显胆怯地回答。

“只要你愿意学、肯下功夫,就一定行!”就这样,郑建生找到了他的“接班人”。

二等功奖章、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武警部队“百名优秀士官”……第一次看到郑建生书柜里熠熠生辉的奖章和证书,陈文星备受鼓舞。

郑建生说,好的报道有生命力、有传播力,更有战斗力。

用新闻作品描述过往的工作经历,是郑建生给陈文星上的第一课。“多往训练场上走,多下沉到一线,脚上要多沾泥土。在强军兴军征程中,我们是一线的见证者、是事件的发布者,有责任和义务发挥报道事实、宣扬典型、传播正能量的作用。”陈文星边听边看,被震撼着,也在领悟着。

郑建生带着陈文星走遍了每个中队,不断讲述着“橄榄绿”的故事。陈文星听着、学着,不断地进步着。现在,从独立拍摄到参与运营武警工程大学官方账号,再到尝试电视新闻的制作,陈文星都已经“出师”。除了日常报道,陈文星拍摄制作的新闻短片中,已经有10余条在中央级和省级媒体相关栏目刊播。

“老班长立身为旗,带我一路向前。”经历3年的历练,已经成为宣传骨干的陈文星表示,他也会继续挖掘做宣传的“好苗子”,做好宣传队伍的梯度培养工作。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