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王建辉与父母亲的照片合影。 本报记者 苗雨蒙摄
本报记者 苗雨蒙 陈玮 实习生 孔德晨
“退伍多年,每次回想军旅生活,都让我心潮澎湃。”7月28日,退伍军人王建辉说。
一朝穿军装,一生军人情。1979年12月,王建辉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进入了部队这所大学校。虽然没有经历过硝烟战火,但是他参加过1980年夏天扑灭武威造纸厂大火的战斗,并在1982年参与营救打井被困的群众。入伍期间,由于工作出色,王建辉多次受到嘉奖,被评为“优秀义务兵”。
为什么选择在火热的军营中奉献青春年华,他的回答是:我的家人是榜样和动力。
王建辉家是名副其实的“军人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战士,他和兄弟姐妹5人中,4人当过兵。
王建辉的父亲王世明是一位老红军。长征路上,王世明翻越过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夹金山,走过了“七十二道脚不干”的松潘草地,以树皮、草根甚至皮带充过饥。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战友们的鼓励帮助下,他走完了万里长征。
“父亲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硝烟岁月。虽然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始终冲锋在前,从不退缩。”王建辉介绍,父亲曾在1948年6月的晋中战役中荣立二等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父亲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团级指挥员。
“父亲一生都保持着红军的光荣传统,视党和人民的事业高于一切。每次接到命令后,他都二话不说,迅速赶往工作地点。”王建辉说。
润物细无声。王建辉的父母坚持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为党的事业默默奉献。这种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人。王建辉的二哥入伍后奔赴祖国的西南边陲,三哥和姐姐则从军踏上青藏高原。
穿上军装,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担当,意味着扛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和使命。“我的二哥在参军后始终以父母为榜样,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是争着上。1972年5月,入伍第二年,他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5人中第一个入党的。1975年7月29日,二哥在随部队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献出了自己年仅24岁的宝贵生命。”王建辉说,二哥用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绿色军装教会了我们,也成就了我们。时过境迁,我的父母和哥哥已经离开了我们,我和姐姐也脱下了那身绿色军装。虽然我们的容颜变了,但军人情结永远不会改变。”王建辉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