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梁少飞 通讯员 潘美玲 张莉娜
春来赏花香,夏日丰收忙。近日,白水县的油菜陆续开始收割,从油菜花盛开到油菜籽收获,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下褪去了鲜亮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为颗粒饱满的菜籽,花香变油香,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6月15日,记者走进白水县城关街道西文化村,看见村干部正组织村民和农机手机械化收割油菜。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排排油菜被卷入机器,收割、脱粒、分离、粉碎、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
说起油菜种植,西文化村村民雷杨军打心底高兴。他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动员我们种植油菜,为我们提供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由于油菜品种好,田间管理得当,结出的油菜籽颗粒饱满,品质很好。”
近年来,西文化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把油菜生产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流转土地200亩,农户托管200亩,实现春天游客赏花看风景,夏天村民丰收揽“钱景”。目前,该村共带动60户村民投身油菜种植。
“去年,合作社经过研究,对我们村上的产业进行了统一布局。我们和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种植了‘高寒油’品种。”西文化村党总支副书记井云龙向记者介绍,“这个品种抗寒、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而且出油率高、产量高,亩产能达到400斤左右,以1斤3元的价格进行回收,亩产收益在1200元至1300元之间。”
一台收割机一天可收割80余亩油菜。眼前这近400亩油菜收割完后,该村将实行土地轮作种植青贮玉米,并将油菜秸秆作为肥料改良土壤。土地轮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用”,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油菜作为主要的油料作物,有油用、菜用、花用、肥用等多种用途。种植油菜春可赏花,夏可榨油,附加值得到提升。油菜玉米轮作模式,让我家的地有了两份收入,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西文化村村民雷忠文看着眼前的油菜笑逐颜开。
“今年收割完以后,我们会预留一部分油菜籽,在我们的油厂建好以后,打造属于我们村自己的食用油品。我们还将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让村民获得更多幸福感,全力促进乡村振兴。”井云龙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