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卫生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7日
科学认识输血,保障血液安全

血液是一种无法人工合成、不能长期保存的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专家提示,科学认识输血,适量献血,是无损健康的。希望更多公众能够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临床血液安全供应。 新华社发(王鹏作)

血液是一种无法人工合成、不能长期保存的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专家提示,科学认识输血,适量献血,是无损健康的。希望更多公众能够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临床血液安全供应。

无偿献血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社会公益事业。1998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格局。25年来,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血液安全报告》显示,我国在无偿献血总量、血液安全水平和临床合理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活动口号,结合我国无偿献血发展情况,2023年我国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捐献血液,分享生命。活动主题是: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世界献血者日旨在颂扬无偿献血者通过献血拯救他人生命、改善他人健康的奉献行为,也呼吁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能够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一个健康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北京协和医院输血科主任甘佳介绍,一个健康成年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以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为例,其体内的血液为4000至5000毫升,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即占人体总血量的5%至10%,失去的血容量可以很快从组织间液和饮用水中得到补充,血细胞在一个月内就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足量、安全、持续的血液供应,是开展临床医疗救治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甘佳介绍,输血治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应用于创伤、产科围产期出血和手术出血、其他出血性疾病等。此外,输血治疗也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肿瘤放化疗之后的骨髓抑制患者。

如何避免经输血传播疾病?专家表示,在医疗过程中,除必须接受输血救治外,应尽量避免异体输血。同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还会通过不洁净的针刺过程发生,所以针刺、注射治疗以及打耳洞等要选择正规机构。这些病原微生物还可能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要避免不洁的性行为。

此外,要保持合理饮食、充足休息和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健康的血液。

为加强全国血站服务体系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血液安全供应水平,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血站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国血站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血站规模和服务体系显著提升,无偿献血采集量进一步增加,建立血液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血液联动保障机制,血液供应保障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安全水平稳居全球前列。

(新华社记者 李恒)

(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