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7日
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

王艺鑫

西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教育开放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如何更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推动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对外开放,教育部明确要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带动引领西北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西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程度和合作水平在这10年间不断提升,在创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陕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陕西高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使命,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方面作出了独具特色且成果卓著的贡献。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打造教育对外开放高地

西部地区处于“一带一路”的关键区域,是对内连接和对外交流的重点区域。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西部高校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断融入国际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国家对外开放合作实践,在国际人才培养、对外教育援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培育了一批面向“一带一路”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同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援助,用好我国多边对外合作平台,通过提供优质师资、硬件设施等教育资源,支援沿线国家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院校发展,与其共享教育发展有益经验。其中,陕西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全面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通过译著、外文期刊发表、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系统推广学术成果,积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先后举办了数届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组织了上百场学术交流活动,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吸引沿线国家高校的数千名学者参与学术交流,形成了一批质量上乘、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术合作项目,擦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品牌。

整合国内优质教育资源

搭建教育开放合作平台

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事关办学质量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西部高校积极整合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合作方式,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交流合作高端研讨会和合作论坛,建立了跨国界、跨地区,多学科、多领域的对外合作模式,丰富和完善了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陕西是“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重要推进者,陕西高校牵头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等已成为集政策咨询、成果共享、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功能于一体、联通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载体。

建立“一带一路”研究机构是高校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研究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高校积极整合资源,结合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与沿线国家联合成立“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不断拓展合作路径,聘请沿线国家学者与专家开展研究与交流,增进地区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研讨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一步夯实了研究基础,丰富了研究成果。结合高校自身研究优势,陕西高校持续发力,打造了一系列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的高层次研究中心,在法律研究、农业研究、语言研究、教育研究、技术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开放合作作出了建设性贡献。

创新教育开放形式

增强教育合作针对性

依托地域优势,西部高校进一步强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与沿线国家高校组成资源共享网络,探索教育合作开放新形式;不断深化同中亚五国、俄罗斯联邦、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在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实施了“一带一路”高层次留学生计划、“一带一路”高校合作计划等合作交流项目,吸引了一大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次人才到我国西部地区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其中,陕西高校还建立了覆盖本科、硕士和博士高等教育全学历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人才需要,开展了优秀学生交换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国际教师培训计划等交流合作,培养了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通晓国际语言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已经在深化教育合作、开辟国际赛道和创新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这一高端平台,积极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在人才培养、智库研究、文化交流等各个层面不断做深做实。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