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山阳县属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土质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山阳九眼莲品种,产品畅销北京、西安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一、案例背景。莲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全身是宝。山阳县优选发展九眼莲产业,以“莲”为基,延伸链条,推动产业由“小、散、弱”粗放式转向“强、新、优”集约式发展,探索“生态+产业+乡村振兴”模式,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动实践。
二、具体做法。(一)强生态、促创新,夯实莲基础。修复色河陆湾、漫川水码头等千亩九眼莲基地基础设施,改造道路20公里,加固渠道2.3万米,加厚土层1500亩。与西农大等高校合作,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强种植技术培训。
(二)高定位、优布局,做大莲基地。作为发展绿色产业重点项目,形成中村、漫川、法官为重点的东南产业带和以色河、户垣、板岩为重点的西南产业带,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到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预计2.5万亩,总产量5万吨,综合产值实现8亿元。
(三)创特色、拓市场,做强莲品牌。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获评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推进“九眼莲+网红直播+电商平台”营销模式,鼓励企业大户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
(四)抓融合、提效益,延长莲链条。推进产品深加工,开发莲藕汁、藕粉、莲子酒等新特优产品。实施“农业+旅游”,推进九眼莲产业与观光旅游、文化创意等深度开发,建成法官秦岭原乡3A级景区荷塘观光园。
三、主要成效。(一)美化了环境,涵养了水源。九眼莲产业促进了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境内4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生态本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二)丰富了“菜篮子”,鼓足了“钱袋子”。大力发展九眼莲、“莲+渔”等产业,全县九眼莲种植规模已达5000亩,年产莲藕1万余吨,带动农户就业1500多人,户均增收2万元,将群众镶嵌在致富的产业“莲”上。
(三)秀美了乡村,记住了乡愁。漫川水码头、色河陆湾、法官秦岭原乡等地景色怡人,自然美景与美丽乡村完美交织,实现了农旅深度融合,促进了“莲经济”大力发展。
专家点评 张远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山阳县立足本地实际,探索“生态+产业+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围绕九眼莲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实施品牌带动,大力推进九眼莲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做大做强,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