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2日
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国能榆林化工:绿色低碳,瞄准世界一流

国能榆林化工。 受访者供图

总书记,我想对您说

国能榆林化工公用工程事业部水处理装置经理 刘飞

“沿着您指引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我们实现了低温临界冷冻加真空热法分盐技术在煤化工废水处理上‘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我们将牢记嘱托,攻坚克难,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请您放心!” (本报记者 周明整理)

本报记者 周明 李旭佳

陕北的春天总是来得稍晚一些。

4月初,春天的阳光照耀大地,蓝天白云下,秃尾河从位于榆神工业区的国能榆林化工厂区东侧缓缓流过,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留下了一道“绿色走廊”。

绿色,已是国能榆林化工的发展底色。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能榆林化工考察时强调,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走转型升级这条路。

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国能榆林化工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全方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聚力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发展目标,努力走出了一条技术新、能耗低、效益好的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之路。

实现“变废为宝”

工业废水“零排放”

3月27日,在前往坐落于毛乌素旁、秃尾河畔的国能榆林化工途中,放眼望去可看到绿色点缀在荒漠里,原野上拔地而起的塔罐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

驶过秃尾河畔,进入一片工业园区。河水虽流经大片工业区,却并未受到污染——得益于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清澈的秃尾河水泛着粼粼金光。

国能榆林化工如何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这要从一把锁子和一个装置讲起。

在国能榆林化工厂区的一个角落,有一把生锈的铁锁。这是此前由当地生态环境部门锁在工厂排污口闸门上的,旁边有一系列智能探测装置,只要污水排放,生态环境部门的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而在国能榆林化工,“绿色”早已注入其发展基因,得益于已经使用多年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时至今日,上述智能探测装置从未检测到污水排放。

没有污水排放并不代表没有工业废水产生,如何提高工业废水的资源利用率,实现“变废为宝”?这就需要高盐水分盐结晶装置。

国能榆林化工公用工程事业部水处理装置经理刘飞介绍,工业废水进入该装置,经过预处理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两部分的多次浓缩和蒸发结晶后,最终实现废水回收再利用,副产氯化钠、硫酸钠结晶盐外销。

“该装置直接对接上游生产,每天都有大量排出来的工业废水等待处理,稳定性至关重要。”刘飞告诉记者,调试、修改、试运行、再调试……是他们每天的任务。在技术攻关期,大家都铆足了劲与时间比拼。

2022年4月,当高盐水分盐结晶装置产出合格氯化钠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超1个月,那一刻,国能榆林化工厂区内到处都是欢呼声。

“以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为指引,历经多次技术攻关,我们实现了低温临界冷冻加真空热法分盐技术在煤化工废水处理上‘零’的突破,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刘飞告诉记者。

这样的突破,正是国能榆林化工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生动实践。

走进国能榆林化工水处理现场,记者看到一袋袋硫酸钠和氯化钠产品正在装车外运。这些洁白的盐产品,就是从工业废水中层层处理产生的。

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时刻不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之路,国能榆林化工一批又一批新时代工匠,决意要把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转化为踔厉奋发新征程的不竭动力。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绿色技术”应对“白色污染”

作为我国“能源重镇”,榆林已探明8大类48种矿产资源,煤、油、气、盐资源富集。对于以当地资源为“依靠”的国能榆林化工来说,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终端化迈进的“关键变量”。

医用骨钉、缝合线、餐具、购物袋……这些可降解产品,是国能榆林化工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全产业链生产的成果,也让总书记当时看得饶有兴致。

“特别是你们这些可降解产品很有价值。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总书记的话语更加坚定了国能榆林化工人的决心。

一年多来,国能榆林化工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和投入力度,加快关键技术攻关,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运营。

2022年9月19日,国能榆林化工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打通全部生产流程,标志着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

业内人士认为,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能大量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可在土壤、海水等环境中完全无害降解。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为解决废弃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方案。

发展这样的高技术项目,不仅展现了国能榆林化工时刻紧盯“双碳”目标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其在探寻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积极作为。

“要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总书记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激荡在每一个国能榆林化工人的心间。

今年春节刚过,刘彤明显感受到整体工作节奏加快,出差频次大幅提升。

“我们要和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积极对接,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通过合作不断提升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该企业技术质量部技改技措管理工程师,刘彤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牢记嘱托,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积极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刘彤的一席话,也是国能榆林化工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

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新使命召唤新作为

“一支年轻的队伍啊,欣欣向荣。你们是承担着历史任务的一批人。”总书记在国能榆林化工对广大职工的勉励,在该企业职工心里种下了奋斗的种子。

如今,国家又有新的任务交给了国能榆林化工。

3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其中200家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入围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国能榆林化工便在其中。

“得知这一消息,我们都非常振奋。”国能榆林化工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主管杜凤杰兴奋地说,这项新任务是国家对国能榆林化工的重要认可,更是一种激励和鼓励。

事实上,作为一家2012年成立的年轻企业,10多年间,国能榆林化工接到的任务从未中断。

“使命光荣、使命重大”,这是总书记为国能榆林化工指明的时代定位。

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一阶段工程)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打通全流程,产出MTO级甲醇;

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开创了国内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延伸的先河;

世界首套年产5万吨聚乙醇酸(PGA)工业示范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国能榆林化工始终牢记使命,以出色的表现,不断推进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也正是在这一个个艰巨任务中,承担着一系列光荣使命的年轻队伍快速成长为国能榆林化工发展的“主心骨”,成为推动煤化工产业向前的“生力军”。

亲切勉励,殷殷嘱托,化为无穷动力。

“我们将始终牢记和践行总书记嘱托,做好节能工作,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国能榆林化工安健环部主管廖向东坚定地说。

如今,身着蓝色工装的国能榆林化工人,意气风发地走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勇登攀,勇毅前行。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