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时事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1日
昔日“老咸菜” 今朝“金蛋蛋”
——商洛市商州区菊芋经济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菊芋,俗称洋姜,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良土壤的特点。富含的天然膳食纤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第七大营养元素”,是集经济、药用、观赏和生态价值为一体的优良作物。

一、案例背景。商州70%以上为“沙土地”,是菊芋的理想生长之地。近年来,商州区做大做强菊芋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菊芋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获得生态改善、产业提质、农民增收等多重效益。

二、具体做法。(一)实施万亩生态菊芋工程。按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科学化增产、订单化收购模式,每镇建设2个300亩以上示范基地,每村建设1个100亩以上示范基地,全区每年完成播种面积4万亩—5万亩。与企业签订种植收购深加工项目协议,推动菊芋产业发展。

(二)招引绿色生态企业带动。招引森弗集团入驻,投资16亿元,建成占地375亩的全国最大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和森弗健康养生产业园,进行以菊芋为原料的技术研发、精深加工和产品销售。突破菊芋生产菊粉核心技术,产出率达到8∶1,纯度达到95%,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专利300多项。通过电商平台产品远销欧洲、亚太等65个国家,在韩国建立海外仓库,年销售额达3亿元。

(三)延长生态康养产业链条。以菊芋产业为中心,打造菊粉、复合果蔬酵素等产品,开发“森弗畅炫”“有笑鸭”“忆秦岭”等大健康产品品牌。深挖菊芋生态、文化、旅游价值,投资7.2亿元建设秦岭云峰溪水国际康养城,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菊芋产业新升级。

三、主要成效。(一)好产品滋养好生态。种植菊芋固住了地表层水土,增加了土壤养分,2022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菊芋花开扮靓了村民的房前屋后,促进了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好生态兴旺好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共培育了10个特色产业链、23个扶贫产业园、30个产业扶贫合作社,年产值达3.6亿元,累计助力4万多名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商州菊芋”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1年度全国名优特新产品名录。

(三)好产业实现高溢价。通过培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开拓场景式康养观光、沉浸式文化体验,构建了“康疗养”一体化服务,促进了新业态跨界融合,打造了康养产业新名片。

专家点评 秦晓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商州区“菊芋经济”的实现依赖于当地适宜的生态环境,好环境孕育出好的生态产品。通过龙头带动,打通了高效供给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商销售、医疗康养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让昔日的“老咸菜”菊芋成功走出田间地头,走向世界,也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鼓起了“钱袋子”,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群众富裕的“多赢”发展之路。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