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2023年全国两会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1日

着力提升“三化”水平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屈荔鹏

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今年全国两会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来自陕西的代表委员们就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榆林市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全力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坚持系统谋划、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全国人大代表、榆林市市长张胜利表示。

“我们将坚定走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张胜利说,“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引领,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推动资源开发由‘三个转化’向保障国家综合能源供给安全转变、产业体系由能化主导向多元融合多极支撑转变、发展动力由资源驱动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

张胜利表示,榆林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对标“双碳”目标要求,推动传统能化产业升级改造;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用应用场景换产业,大力发展矿山、能化、氢能、新能源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新的增长极;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黄河文化、黄土文化、长城文化、转战陕北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朝阳产业;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让黄河两岸山清水秀、长久安澜,还让两岸百姓生活富裕、生态宜居。

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全国政协委员、安康市副市长杨淼说,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也积极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不断创造更好条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承接产业转移注入了更大活力。”杨淼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生产力布局和政策扶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力度将逐步加大,必将进一步健全区域合作互助,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共同发展。

如何更有效地立足区域特色,在产业转移过程发挥地区的创新能力,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互利共赢?杨淼表示,西部地方政府应准确定位区域发展方向,综合考量自身发展承载力和承接力,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过程中实现承接转移和转型升级。同时,建立跨区域发展机制和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需要政府统筹引导,更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科学精准承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转出地和转入地间的合作共赢,增强合作动力和承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家应加大和加快支持内陆地区改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解决物流配套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环境。”杨淼说。

智能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乃至走向变革式发展的过程。”全国人大代表、陕煤集团陕北矿业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马晓燕表示,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煤炭行业应该逐步朝着低碳清洁的方向发展,对标“双碳”任务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马晓燕表示,智能化技术与煤炭行业的融合发展正在助推行业的转型升级,许多新的模式正在涌现。“但就整体而言,煤炭行业的智能化转型道路还很漫长。其中,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创新、智能装备应用指导等瓶颈亟需解决。”她说。

“攻克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瓶颈是行业转型的基础支撑。”马晓燕建议,应加强煤矿智能化装备攻关,不断提高煤炭领域的智能化装备制造水平和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服务型煤炭装备制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业态,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大力推广应用煤矿大型高端综采成套装备及其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如积极引入“5G+智能制造”新技术及装备,进一步加快煤矿先进开采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此外,马晓燕建议,要重点围绕传统能源行业完善高等教育、专业学习、岗位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传统能源行业的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