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8日

在时光里漫步

——读同亚莉《时光的印记》

高亚平

我是去年秋天拿到《时光的印记》这部书稿的,一读,便一下子喜欢上了。作者和我是同龄人,且有着相近的生活经历。我们皆出生于关中农村,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考学,走出农村,步入城市。在情感上我们是相通的,这大约就是所谓的共情吧。

总体感觉,这些源自作者心灵深处的文字,如时光深处流淌出来的老酒,经过岁月的沉淀,质朴、纯净,有着一种独特的醇香。这里面有欢乐,有烦恼,有淡淡的忧伤,有人间烟火气,这都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读这部作品,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几近50年的岁月,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尽管作品中体现的只是一鳞半爪,但历史就是藏在这些琐碎的、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里的。

《时光的印记》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实的、温暖的。一篇一篇读下去,我仿佛步入了时光的河流,步入了作者的生活。童年时在田野里拔猪草的快乐,上小学时的烦恼,对原生家庭的特殊情感,以及对养父母的挚爱、赶集的欢乐、第一次坐绿皮火车的忐忑、大学生活的浪漫、登山游历、恋爱结婚、工厂生涯、租房买房、对儿子的拳拳爱心、对孙子的宠爱、一以贯之的文学梦……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读之,皆让人感动。

书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数十年间的奋斗,当然也有无奈和挣扎、劳累和疲惫,但总体的调子是明亮的。这展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即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生活如此,工作如此,写作亦如此。其间,虽也有曲折,有阻碍,但均被抛之身后。可以说,作者从少年时的懵懂,到青年时的青涩,再到如今的澄澈从容,皆从磨砺中来。我们从这些真诚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作者的包容、善良和悲悯情怀。

在《第一次出差》中,作者写自己走上社会,平生第一次到上海出差,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在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助,心里是热乎乎的,不由感叹:“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在《儿行万里》中,因儿子年少即赴美留学,从观看出国指南,到为孩子准备常用药品、生活用品,以及临别时的眼泪,家里沉默、压抑的气氛,将儿子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设置关注,等等。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诸如此类的文字,在书中比比皆是。

文以载道,当然也要观照世道人心,观照社会现实。这体现出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良心,也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的担当和责任。《时光的印记》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现象是有深切关注和认真思考的。书中有大量随笔式的文字,细读,可感知到作者一颗滚烫的心。在《倾听内心的声音》里,作者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体悟到,一个人只有与自己和睦相处,才是单纯的,又是成熟的,这样才可以包容别人,与别人愉快相处。

作者从少年时起,就喜欢读书和写作,数十年间,尽管生活、工作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一爱好,却从未改变过。她阅读自然,阅读人,亦阅读书。她写风景,写亲情,写人情世故,也写喜怒哀乐。阅读让她的生活变得充实,也让她的头脑变得睿智、思想变得通透。而写作,则让她的生活变得有诗意。阅读与写作好似生活这驾马车的两个轮子,载着她把日子过得更加滋润和美好。这些,都是令人艳羡的。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她也对女性话题持续关注,探讨女性的生活、事业和苦痛。这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情怀,更看出了作者的一颗真心。

读完《时光的印记》后,我写下这些文字,一则算作我的一点读后感,二则算作对作者新著行将面世的一种祝福,愿她未来的文学创作之树常青,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