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教育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8日

陕西解决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难问题——

教师有劲头 校园添活力

春季开学前,陕西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图为汉中市略阳县两河口镇中心小学的袁荣老师正在上课。

省教育厅供图

本报记者 郭妍

在春季新学期开学前,陕西省的中小学教师收到了一份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的新春大礼——全面启动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出台更加科学、精准的职称评审标准,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扰中小学教师多年的评职称难问题。

■ 乡村教师评职称有了新标准

此次改革聚焦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实现评聘有效衔接、加强评审监管和优化评审服务六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改革措施。

全新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以品德、能力、业绩为评价导向,突出教书育人中心地位,把课堂教学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加快形成评价科学、导向正确、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师用人机制。

首次为乡村教师单独设置高级职称以上评价标准,无疑是此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

为加强全省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乡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热情,着力解决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推动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研究出台了《陕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办法(试行)》,乡村教师高级职称以上有了单独的评价标准。

蓝田县葛牌镇中心学校乡村教师闫越,今年9月份将评一级教师。1月31日,在得知陕西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有了新变化后,她第一时间仔细阅读了政策全文。

闫越告诉记者:“以前乡村教师在评职称上并不占优势。我们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工作,可一到评职称时,在论文、荣誉、教科研方面的短板就显露出来。因为职称总是上不去,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被认可,影响工作热情。”

闫越欣喜地说:“新出台的陕西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充分考虑乡村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教育经历和实际工作效果,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现象,让乡村教师评高级职称不再是难事。”

对长期在乡村基层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陕西采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办法,认定乡村高级职称。在学历和专业方面进一步放宽,论文、奖项不再作为硬性要求,重师德、重能力、重业务,激发乡村教师的工作热情,稳定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闫越所在的学校小学部有110多名学生,19名教师。老师们纷纷表示,在看到职称晋升希望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全社会对乡村教师的理解与尊重,今后将更加努力工作,扎根乡村教育,为建设教育强省贡献自己的力量。

■ 将师德作为评审的首要条件

近年来,陕西在教师选拔任用、职务职称晋升、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下功夫,出台一系列相应优惠措施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争相从教。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到2021年,陕西省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70.5万人,专任教师54.32万人。全省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日趋合理,中高级教师比例有所提升。

人才聚方能事业兴。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鼓励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对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教师发展、调动教师创新积极性、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在此次的教师职称改革中,陕西将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在职称评审中严格执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

在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大竹园九年制学校教师李巧凤看来,职称评审将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条件非常重要。

李巧凤表示:“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德性的涵养和品格的培育。目前,在部分地区,违反师德师风事件仍有发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与此同时,教师职称评审新标准实行分类分层评价。根据中小学教师岗位类型、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和教师评价有关要求,将中小学教师分为一线教师、教科研机构教师、校级领导三个类型,分别设置评价标准,并为乡村中小学教师单独设置评价标准。

“新评审标准充分尊重人才的创新性和差异性,符合教师工作实际。”陕西碑林教师进修学校高中思政课教研员和巧云认为,“不同类型的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存在差异,在职称评审中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不同标准,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分类分层评价充分考虑教师工作实际,体现了更加科学的评价方式。”

此外,新评价标准实施的菜单式选项也让全体教师眼前一亮。无论是一线教师、教科研机构教师还是校级领导,在职称评审时,实现“分类可自选、并联可替代”,只需满足13项条件中的7项,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

教师评价标准体系重点评价教师专业知识运用和教育教学能力,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教师履职尽责情况,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开放、多元、灵活的评价标准,突出业绩和能力,淡化论文数量、期刊等级等量化和硬性指标要求。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为职称评审的前置条件。

■ 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除了待遇留人外,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收获职业的幸福感,才是真正的留人之道。

作为管理者,西安爱知中学校长石峰虎深知职称对每位教师的重要性。

石峰虎表示,在教师眼中,职称除了与待遇相关外,还体现了国家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的认可。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能够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教师成长环境,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科学有序发展。

石峰虎认为,此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出台的系列政策,打通了教师的上升通道,进一步丰富了评价方式,畅通职称评价渠道,创新基层中小学教师评价办法,促进评价与使用相衔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职称评审管理机制,有助于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激活了人才价值,进一步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榆林中学教师拓进京表示:“按照新的政策,中级、初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可以在校内进行。由于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加了解,评审的结果也就更加客观、公平。教师职称评审权限的下放,进一步扩大了中小学校用人自主权,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才能打造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能力素质不断提高,为全省科技实践与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