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25日
结庐人间 洗瓦成镜
——读王鸿雁散文集《见瓦》

张敏娜

文字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激人心怀、催人奋进,大有“安以动之徐生”的起兴。然而,越是在百舸激荡、风云际会、搏击中流的年代,越需要一种回望的姿态、一种沉静的力量。散文集《见瓦》的文字,就具有这种“浊以静之徐清”的神奇,沁人心脾,令人从容自若。

读自己心仪的文字,如赴佳人夜宴,情愿盛装打扮,做足了仪式感:或净了手,燃一线香,插几支玫瑰;或抽身拂袖,远离人烟,择一处临水楼台。纵然这般,每每于捧读中掩卷,我都会生出两种难以兼得的不舍之感:一则字如珠玑,不舍一口气读完;二则琳琅满目,又不舍释手,只贪恋这一处独得的安宁,如有静气,宛沐天香。

不妨先说说《见瓦》的气度之美。

如果文字的静气可以用时空的概念来描述,或者说,一个人的静美气度是由一眼望穿千年的深邃和洞见无垠宇宙的宏阔织就而成,那么,在《见瓦》的文字里,这些都有所体现。

关于人文的纵深,作者关注到“一个民族几千年里凝练下来的一种审美”,感受到“千年的时光隧道让一个充满了温柔富贵气的女子抵达繁华物质轨道上一个纯朴的茶桌旁”,只待“那种与内心呼之相应的东西便呼啸而来。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天长地久地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所以,我们那常常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的热泪,就为这不知所措的瞬间触动而汩汩激涌、恣意奔流。

关于天地的辽阔,作者沉醉于“透过薄雾的幔帘静静地与漫天的繁星对望”,她着迷于“倾听智者对宇宙终极的探索”,她向往于“大自然中一个平静、自由、充满阳光的宇宙”……显然,在宇宙的奥秘面前,她像那个“数星星的孩子”,以纯真善良和虔诚肃敬之心来面对。其实,也正是这种“处下守柔”的姿态与视角,让她感受到了“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大自由和大解放”和一种“超凡的大气磅礴的高远境界”。而她对这种自由境界的体悟,就是读者每次阅读《见瓦》都能感受到静气扑面的缘由,也是《见瓦》之所以能给予人沉静的力量的根源。

没有一种气度可以不经由历练而获得。《见瓦》的寥廓高远,不由得让人深究探源其支撑依据或通达路径。这种深究探源,大概是要获得一种不会被岁月磨灭的永恒质地。

《见瓦》随处可见作者追寻本心的执着,以及一骑绝尘抵达自我的喜悦。

比如,作者在书中发问:“我是谁?为何无意踏入却遇见儿时的情怀。”比如,那些不经意间带来感动的旧物,令她“从现实生活中一次次回归本真,不时修正跑调了的琴弦,使人生的音符始终如一地律动在真善美的华章里”。正是这般对本真的谨慎,使得“无论高原大漠老去的故事还是江南诗意的烟雨”,在她心里都会随风化成“曾经少年的味道”。

比如,作者体会到“茶百味,人各有好,草木有灵,万物平等”“微笑倾听,茶汤里就浮现一个温情脉脉的世界”“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既探明了静气由来,我便怡然自得地享受《见瓦》中满目雅致的文字。果然,只一句“我是在盐店街长大的女子……那一处三进四偏的院落有我的根”,就让人惦念那个女子,思念起盐店街的岁月风华;只一番两栋楼房“距离近到面面相觑”的戏谑打趣,就让人哑然失笑;只一回“老屋最终也落得个片瓦不留,只剩余一点淡淡的夕阳和梦呓”,就让人陷入挥之不去的浓厚乡愁……

还有,用“一下午花灶茶香的温柔时光”标记一年结尾的精致,静等“茶叶和水慢慢融合”以及“唇齿间的荷风美意”的怡然,“将一夜倾城的月色拥入怀里”的遥望与不眠,“聆听瓦片变老的声音,聆听木质门窗呼吸的声音,聆听洒落在瓦墙上光影舞蹈的声音”的通灵,都无法不让人怦然心动于一个钟情于瓦的女子,以及明灭可见、时隐时现于字里行间的美好。

如果瓦库是一处结庐人间的、可令灵魂驻足安顿的处所,那么,作者便是以心抚瓦,洗瓦成镜,照见本心,为驻足的过客温了一壶老酒,再将其送上逐光前行之路。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