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31日
主旋律电影大放异彩

本报记者 杨露雅

如今的我们身处在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各色文艺作品百花齐放,而主旋律电影无疑是其中绚烂的一朵,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电影院里,观众的认可是对主旋律电影最好的肯定;视频软件上,密密麻麻的弹幕表达着对主旋律电影的喜爱;社交平台上,一次次转发和点赞是对主旋律电影最好的宣传……以上种种,充分说明优秀的主旋律电影越来越打动普通观众的心,也成为大家观看文艺作品时的首选。

今年国庆,《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以及经过4K彩色修复后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影片亮相院线,吸引着不同年龄阶段观众前往观看,在获得高票房的同时还收获了不俗的口碑。有观众认为“你可以永远相信主旋律电影”,这样的评论让我们看到了大家对主旋律电影的肯定和信心。今年的电影市场注定是一场观众和主旋律电影的“双向奔赴”。

在《长津湖》里感受英雄的力量

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被一部主旋律电影《长津湖》点燃,引发了观影热潮,产生了超出电影领域的影响力和轰动效应。《长津湖》传递出的保家卫国的精神,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截至10月10日,《长津湖》累计票房超40亿元,打破了十多项电影史上的纪录,全面领跑2021国庆档。

《长津湖》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伍千里、伍万里两兄弟同七连的其他志愿军们奋勇杀敌的故事。影片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监制并执导,吴京、易烊千玺主演,是中国电影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影片之一。

《长津湖》全长176分钟,既有对战争群像的整体呈现,也有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人物刻画真实可爱。战场上,七连的士兵英勇无畏,冲锋向前;战场下,他们为人父,为人兄,也会和朋友打闹斗嘴,但朴素的玩笑之下,蕴含的是无上的家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热血精神,令观众印象深刻。

影片中,哥哥伍千里对弟弟伍万里说:“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没准儿是只鹰!”形象的比喻寄托了对像伍万里一样的新战士无尽的期望。指导员梅生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朴实的话语充满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更体现出一个军人对国家的担当和责任。七连炮排排长雷睢生说:“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简单的语言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勇气……这些英雄的话语掷地有声,既符合角色的性格,也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比电影更打动人心的是真实的历史。70多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70多年后,中国电影人用自己的真心和热情将他们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真挚细腻的演员表演,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走进影院缅怀那段岁月。

在《我和我的父辈》里体会传承的精神

同样在国庆档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也受到大家的欢迎。作为“我和我的”系列电影的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辈》延续了前两部“小人物”见证“大时代”的视角,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电影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联合执导,分为《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通过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

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四人作为四个单元的导演兼主演,对于每一个单元的故事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吴京指导的《乘风》是《我和我的父辈》的开篇之作,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战功卓著的铁骑队伍——冀中骑兵团。据吴京讲述,《乘风》的关键词是“牺牲”。骑兵团的战士们用生命保护群众安全撤离,面对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他们毫不畏惧,用生命捍卫冀中骑兵团的军旗不倒,完成了激动人心的传承接力。

章子怡用《诗》这一单元讲述了一个关于奉献的故事。《诗》以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背景,以一个普通航天家庭为切口,展现父母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中国航天人的奋斗浪漫地比喻为“在天上写诗”,为电影带来了一抹细腻与温柔。

要解读徐峥导演的《鸭先知》,“创新”一词是关键。《鸭先知》取材于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诞生背后的故事,徐峥饰演的赵平洋和韩昊霖饰演的儿子冬冬一起成为了这场创新浪潮的关键人物。

“梦想”二字则是打开沈腾导演的《少年行》的密码。在“励志喜剧+科幻元素”的外壳下,沈腾呈现了机器人邢一浩和热爱科学的少年小小一起勇敢追梦的故事。沈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传承就像接力赛,你的父亲跑完了他这一段路,你必须接着往下跑,而你的孩子也将接下这一棒,去完成你尚未完成的梦想。”

四个单元跨越了时间,跨越了领域,但都传达着同一个核心,那便是“传承”。四位导演拍了四个关于传承的故事,而在他们身上也能看到中国电影人的传承和延续。如今的我们,不仅要缅怀父辈,更要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精神,像父辈那样坚守,像父辈那样奋斗,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体验经典的魅力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随着歌曲《延安颂》的响起,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拉开了帷幕,也将观众的思绪带进了那段峥嵘岁月。接着,原本黑白的宝塔山、延河水、蓝天白云都变成了彩色,这就是经过黑白转彩色4K修复,重新上映的《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最早于1958年上映,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王苹执导,孙道临、袁霞主演。影片开始于1938年,参加过长征、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李侠接到任务,从延安来到上海开始潜伏工作。在接下来的11年里,作为地下工作者,他与日寇、汪精卫政府、蒋介石政府反复周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送出海量情报,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人物事迹的电影,也是中国黑白谍战电影的经典之作。那“滴滴滴滴”的电报声是几代中国人的电影记忆,那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的经典台词至今听来仍会令人湿了眼眶。《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为了致敬那段历史,为了让这部红色经典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和中国电影资料馆用时7个月,经过物理修复、数字修复和艺术修复3道工序,将总时长116分钟、共有16.5万帧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从黑白变彩色,并获得了4K清晰度。10月6日,这部“容光焕发”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式与观众见面。

无论是看过黑白版的老观众,还是把它当作一部全新电影观看的年轻人,都对这部重映的经典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大获成功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使得红色经典电影超越怀旧心理,成为新时代观影时尚,也为日后的同类电影作品指明了“重生”的方向,让全社会看到红色经典在新科技的加持之下焕发新生的可能。

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可以说是主旋律电影的主场,既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更让我们看到观众对主旋律、正能量类型的电影旺盛的需求,以及对真正给人向上向善力量的作品的渴望。让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在大银幕上绽放。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