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4日
走近“好人”:微光成炬 向爱而生

本报记者 王帅

他们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初心,用不离不弃的坚守、仁心仁术的付出,践行医者使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他们满怀热血,投身公益,身体力行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向社会传递着爱与正能量,微光成炬,向爱而生。

他们是医生、护士、司机、警察、工人、基层党员干部……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好人”。

2008年5月,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动广大网友和群众,网上举荐身边好人好事线索,评议点赞身边好人,每月发布“中国好人榜”,带动全国各地各级“身边好人”推荐评议活动广泛蓬勃开展,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我省制定印发了《“陕西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实施方案》,并通过“陕西好人”的推荐评议和“陕西好人榜”的发布活动,为全省“中国好人”推荐评议活动积攒“能量”,以此促进全省各市(区)、县(市、区)开展市级好人、县级好人推荐评选表彰活动。

如今,“身边好人”推荐评议活动已成为我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力抓手、“厚德陕西”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是三秦大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戴好听诊器,认真耐心询问病情,只开便宜管用适量的药,这是路生梅退休后的工作常态。从北京到佳县,从门诊到手术台,从韶华到白头,一路走来,路生梅获得了很多荣誉: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提及这些,路生梅笑着说:“我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就想着给老乡们治病。如今,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也让我感觉责任更大了。”去年疫情期间,76岁高龄的路生梅向她所在的党支部递交了一份“请战书”,要求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成为榆林市最早请战的医护人员之一。

在近20年的医生职业生涯中,赵勤鹏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做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员,赵勤鹏在缺乏专科手术器械和手术设备等恶劣条件下,克服困难,成功开展了阿里地区首例颈椎手术、首例腰椎手术、首例胸椎手术,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多项区域技术空白。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赵勤鹏毫无畏惧,积极承接医院咽拭子采集工作的人员培训和保障任务,带领急诊医护人员在二级防护下开放绿色通道,使大量复杂开放性损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他及时启用急诊EICU、急诊手术室,运用多项急诊急救专业新技术,使抢救成功率大幅提升,向组织提交了满意的答卷。2021年6月,赵勤鹏入选“中国好人榜”。

截至目前,我省“中国好人”中的医护人员30余人,“陕西好人”中的医护人员160余人。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每期身边好人推荐评议活动,都会激起广大网友点赞评议的热情。大家纷纷留言:“他们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不同方面,向全社会展示了高尚品德和善行义举,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