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4日
让脱贫攻坚精神永放光芒

本报记者 程伟

今年国庆假期,张雷威再次放弃了休息:安排施工队改造村养牛场,请米脂县移动公司给村养牛场安装网络管理系统,为村养牛专业合作社青贮饲草400吨……

张雷威是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2014年,他被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榆林供电公司派驻到米脂县沙家店镇李家站村扶贫。因为乐于奉献,他被群众誉为新时代的扶贫“老黄牛”。2015年,本应退休的张雷威,因李家站村70余名村民联名摁红手印集体“请愿”,最终留下来继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在新征程中,退休不离岗的张雷威成为李家站村乡村振兴顾问。张雷威说:“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今年我已66岁,但只要乡亲们需要、组织需要,我会义无反顾继续坚守。”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在与贫困的较量中,涌现了一个个可学可鉴、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树立了一座座令人敬佩的精神丰碑。

“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是我解决一切困难的制胜法宝。”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商洛市移民办原副主任李强说。在脱贫攻坚中,他主导制定的“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三精”管理模式,让商洛市易地扶贫搬迁管理迈上了科学、规范、精准的新台阶;他提出的“打破户住房面积上限,实行按人分配住房面积”,为全省首例。

脱贫攻坚精神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

回首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不能忘记为打赢这场战役流血牺牲、倾情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扶贫干部,他们用“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路上的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佛坪县原总工会副主席余剑,在胰腺炎没有根治、女儿幼小的情况下,主动请缨担任岳坝镇草林村第一书记。“工作到凌晨”是他驻村日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乡亲们说他“豁出了命在干”。2017年9月,他在走访贫困户途中,被滚石砸中,不幸殉职。

回首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要感谢支持陕西脱贫攻坚事业的援陕单位、帮扶干部和各界人士。王晓刚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晓刚,是一名来自江苏省的援陕干部。两年来,他坚持“调研才有发言权”,问策于当地干部群众,在他和无锡市对口帮扶延安市工作组共同协调下,无锡市和延安市实现了全方位“结对”帮扶,200多个“扶贫造血”项目落地延安市。王晓刚说,苏陕扶贫协作是他人生难得的机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援陕干部,必须要做到“五个要”,即要颇具“舍我其谁”之情怀、要勇挑使命担当之重任、要增添抓铁留痕之干劲、要守牢规矩方圆之底线、要塑好援外干部之形象。

楷模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

回首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要致敬那些用勤劳双手改变自身命运、创造幸福生活的脱贫群众,他们以不服输、不气馁、不认命的精神与贫困抗争。

“无翅飞翔”的刘斌是淳化县马家便民服务中心桥上村村民,身残志坚的他以顽强的意志,从一个人养羊脱贫,到带领6户村民组成合作社一起致富,再到即将运营覆盖100户脱贫户的养殖基地,最终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民说,看到他就觉得生活有奔头。刘斌说,能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就没有白活。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一个个像刘斌这样的典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甘贫困、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今年我两次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是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我既感荣幸,又很激动;一次是9月14日总书记来我们村考察,我非常感动,也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说,“郝家桥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靠的是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自强不息、不断奋斗的精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