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6日
内化、转化与生成
——关于赵森的山水画

杜爱民

赵森近年来不断去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实地写生,感受西北高原不同的山川地貌、戈壁旷野的独特景致,体察少数民族日常生活风情与现实情境,创作出了大量源自自己亲眼所见的关于西北题材的写意山水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些作品有朝气、有活力。赵森将自己面对那一方地域时内心涌动的鲜活感知转化成笔墨,形成自己的面貌与独特认知,为当下的国画山水创作带来了一股生动而又陌生的气息。

表现西北地域呈现出的特殊性及其价值,以及边疆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在中国画史中是极为鲜见的。除了20世纪40年代有赵望云、关山月等留下的开拓性贡献外,西北对于之前的国画山水来说,都属于一个陌生的空间,都是山水画创作面临的一个新的领域。西北不仅有自己的地理特征,同时,它还是一种历史存在与精神存在。这些都有助于当代山水画创作在精神、笔墨、气质、构图等方面汲取新的活力,丰富创新元素。

令人欣喜的是:赵森由写生而进入的创作,并不是照搬西北的自然物象与边疆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而是画自己在那样一种情境中的感受与精神情感。一个画家的技术再高超,都不可能全部再现与彻底还原他的眼中所见。写生与创作,倘若没有画家精神情感的贯注,没有画家在自然与现实生活中的觉识与体悟,那么他最终的所画,有可能连照相也不如,只剩下绘画语言的重复与堆砌。

赵森投射到笔墨表现中的精神性与情感元素,让人一看便能感到他对自然、生活与传统始终怀着尊重的态度。读他新近创作的画,能感到画面背后他的个人存在,有血有肉。画家个人在自己的画作中是藏不住的。无论他画什么,最终都不可能与他自己无涉。能够看到:赵森在自己的创作中对于生活与传统抱着敬畏的情感。在大自然和生活面前,画家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人,然后才是他眼中所见,内心所思的描绘者。画家的精神情感构成了他与自身和他所绘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绘画只是画家情感与对象之间瞬间交融的凝聚。具体到赵森的画上,它们是由笔墨变化形成的一种气息,是他对事物背后无时间性的纯然之境的追寻。这样的一种追寻,既是内心情感的陈述,也是对自身情感经历的见证与发现。

基于生活与传统,又不机械照搬照抄,不盲目崇拜迷信,还能够走出来,不受自身局限性的支配。在这一过程中,赵森是通过自己的实地写生,形成对于自己意识与身体的唤醒,形成自身与“他者”的水乳交融。国画写生,强调以形写神,强调写意写气,都是必要的。但是,倘若画家在其中无力形成自己的觉识,无法唤醒自己身体中沉睡的潜能,那么他们的写神写意,就不可能饱满充沛。精神情感导引着赵森写生中的一笔一画,让他自身与物象之间能够得以贯通,能够自主地同西北山河无际的广阔与沉默形成交流。

他的画不讨巧、不讨好,也不刻意掩饰自己仍然存在的不足。他不求一招一式的精细到位,不求面面俱到,而是以粗笔大线的挥洒和浑然的气韵,贯通抒写自然和生活留在自己内心当中的回声。他在画面的局部细节呈现方面,有自己的取舍,有分寸感和节制。他的笔线与墨的变化是活的,有分量和体量感,这源自他在自然和生活中的现场写生,汲取了那些依然在他眼前存活的人与物的生命活力,又不逾传统用笔一波三折的变化规律。他写边疆风情与少数民族的生活,也多为劳动中的日常景象,是人间烟火,是游牧人的迁徙和栖息,是生活诗篇与生命存活的存在之地,而不是个人的一厢情愿,也不是“小我”的自恋与自我陶醉。

在赵森的画中,可以感到他的绘画情状是昂扬向上的。这一点在今天的画坛中十分珍贵。赵森近年来在西北的写生创作,更加贴近他在行走过程中与偶然所见事物外部的相遇。他在传统与生活的变化中、断裂处,在传统与生活的生气与生机中,在它们所构成的不稳定的集合里,以一个普通人和无名个体的名义,开辟自己的生命实践与绘画实践。如果说传统与生活是绘画的起源地,赵森的努力便是在绘画中留下属于个体独特的标记。在绘画的起源地,使一种重新发现起源的想法与实践成为可能。

西北的旷野与现实生活赋予了赵森作为创作主体以新的主体性和精神能量。他的画接通了旷野与画室的联系,是在画室中凭空想象无法获得的东西。同时,到实地中写生创作,也为他提供了一种人生际遇,让他在追寻只有在大地上行走才能赋予人与自然生命之美的过程,重新感受前人所讲的“天人合一、天人共生”的新境界,让他在感受自己与自然的交融中,带着自己的情感、敬畏、爱和内心的疑惑,经历自己,形成自己在绘画中的自律。

在书本里读到的“大漠孤烟”与“青海长云”,与在实地感受到的差异,和人们在不经意间对其在理解过程的忽视、省略和遗漏,成为赵森在创作中要找寻和表现的另一个路向。他驻足于自然的静谧与前人留下的空白,感知这一空间或距离的神奇,让绘画回归于这些无法言喻的东西。赵森绘画中的浑然之气,与他笔墨的拙朴之意,见证了他与绘画中仍然尚未被言说之物的相遇,和在原初的运动中对于浑然之状的回归与捕获。

好的绘画状态是不费力气的状态,像呼吸一样自由。同样,中国画的理想境界,是一种不断出新的境界,是一种纯然的“真如”之境。同时,中国画的标准是在其自律基础上所形成的原创性标准。当然中国画的创作道路,也是一条无路之路,无尽之路。画家只是走在其中一段路途中的人。但是,好的画家会留下个人对于绘画无限性的有力探索。这样的绘画召唤任何有志者的进入,当然也包括我们所说到的赵森。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