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1日
黄胄与恩师赵望云

郑闻慧口述 吴楠整理

编者按

1954年的夏天,古都西安一个古朴的小院子里,聚集着一群人,他们是赵望云、黄胄、石鲁……这些名字,后来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响当当的名号——长安画派,留下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留下了无数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勤劳淳朴的大西北人民生活的精品力作。那一天,树下、花中,人们微笑地注视着一对新人——新郎黄胄和新娘郑闻慧,送上美好的祝福与殷殷嘱托。在恩师和好友的见证下,黄胄和郑闻慧建立了一个家,从那一天起,两人、三餐、四季,他们共同经历着人生的起落,走过了一条与艺术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之路。对于妻子郑闻慧来说,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中,丈夫几乎成为她生命的全部。即使在黄胄去世的若干年之后,她仍然固守着他所营造的精神家园。

郑闻慧可谓是黄胄生活与艺术创作的见证者,本期编发的《黄胄与恩师赵望云》一文,即通过郑闻慧之口,讲述了黄胄与恩师赵望云相处的片段和黄胄对恩师的怀念之情。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表达了黄胄对先生赵望云的情感——他是我的恩师,我从18岁就在他身边,亏得有他照顾我,我才能过上比较安定一点的生活。他不光教我画画,也给我树立了用图画反映生活的榜样。

饮其流者怀其源。黄胄在生活中一定时常谈起对赵望云先生的感激和怀念,才会让妻子在多年之后仍能回忆起师生二人的故事,依然那么熟悉和自然,仿佛亲历者一般;郑闻慧也一定对远去的爱人念念不忘,才会对丈夫的每一句话印象深刻,娓娓道来。妻子怀念丈夫,学生怀念老师,朴素的文字,浓烈的情感……让我们跟随文字一起进入回忆,感受这段曾经的岁月。

我时常想起我的丈夫黄胄对恩师赵望云先生的回忆以及赵先生对他的教导和培养。

黄胄天生喜爱画画,他的父亲在抗战时期受伤,于1939年病逝。随后,黄胄在宝鸡市千阳县教美术、音乐糊口之余,专心画画,而赵望云先生就成了他最崇拜的画家。

1943年,赵望云先生在西安开画展,黄胄带着自己在千阳县郊外画的写生稿请赵望云先生指教。赵先生对黄胄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对周边的人说:“今天我看到一个娃画得真不错,我想收他为学生。”直到1944年赵望云三子赵振川出生后,黄胄正式拜赵望云先生为老师,并搬进了赵望云的家,成了赵家的成员之一。1949年西安解放以后,黄胄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告别了老师和赵家的兄弟们,赶赴兰州,直到1954年再次回到西安,与我结婚。

结婚前,黄胄对我说:“我的假期有限,我们就定在8月4日举行结婚仪式好吗?”

“好。但是你母亲不在西安,我父亲又不能来,谁给咱们做主婚人啊?”我高兴而又犹豫地问他。

“我的老师赵望云啊。”

“噢!我知道了,就是那位有很多作品发表在《大公报》上的著名画家吧?现在已经是文化局的局长了,他肯吗?”

“肯!他是我的恩师,我从18岁就在他身边,亏得有他照顾我,我才能过上比较安定一点的生活。他不光教我画画,也给我树立了用图画反映生活的榜样。他很爱我,听见我要结婚了,他一定会高兴,明天咱们就到老师家去,让老师和师母看看你,问他们中意不中意。”他说。我反问:“如果他们不中意呢?”黄胄说:“不会的。赵老师性格豁达,他和我有相同的命运。他也是年少失去父亲,从此没有机会上学,去当制皮学徒。因为他热爱美术,毅然离开家乡束鹿,漂泊到北京。后来,他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去,用艺术作品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如何在贫苦生活中的挣扎。他的农村写生,那些暴露人民生活疾苦的画面,引起了像我这样的青年的共鸣,并受到启迪,我深深地被他的作品所感动。经过朋友的介绍,我带着我在宝鸡千阳及西安画的速写给赵老师看,想请他指点,没想到他那样赞赏我、鼓励我,并留我在身边研墨、习画,这对我一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但是全家上下没有把我当过外人,他的孩子都称我为‘黄胄哥’,或者干脆称‘大哥’。”

冬去春来,师徒二人经历了不同的命运。1977年,黄胄彻底病倒了。在黄胄住院不久,传来了赵望云先生逝世的噩耗。那时候,黄胄不断回忆起自己的恩师:“赵老师原来的身体是那么强壮,身体素质很好,生活上从不挑肥拣瘦,心胸坦荡,喜欢郊游,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我们在他家里时虽然生活苦一些,但是赵老师拉一手好二胡,有时候他拉胡琴,我们大家和他唱上几段……赵老师教我们画画,总是鼓励我们,不要求我们和他画得一样,让我们像他一样从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艺术语言,希望我们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法……赵老师给我树立了做人、从艺及如何对待生活的榜样……我可以这样说,赵望云老师在中国美术史上,以他的作品和所走过的道路,浓重地书写了一笔。”

1976年以后,从西安频频传来消息说赵老师患病,但他坚持画画。听说他把黄胄送给他的画挂在画案的对面墙上,在画累了放下笔休息时,就带着微笑欣赏黄胄的画,并赞扬他这个学生是一位天才。

1987年我和黄胄、黄苗子一起到西安参加纪念赵望云先生逝世10周年大会时,黄胄代表方济众、徐庶之等学生及家属在纪念会上讲话,多次潸然泪下。特别是“我们的老师爱学生胜过爱子女,他很关心学生的进步,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家庭”这一段话,让黄胄泣不成声,使台下的我们都为之动容。

如今他们师徒二人都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在艺术上所坚持走的生活之路,在生活中寻找主题,在生活中提炼技法、表现手法,在生活中打草稿,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在生活中不断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这条生活之路就是一条艺术的康庄大道。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