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6日
浮躁世界里的一剂良药
——读小说《青囊》

韩红艳

胡君的长篇小说《青囊》,讲述了中医徐长卿治病救人的故事,称颂了民间医者的技术与匠心,展示了中医的继往开来,揭示了中医的魅力。

《青囊》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为民间赤脚医生立传。描写中医的小说本来就不多,为中医立传者更是寥寥无几。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中医形象,有陈忠实《白鹿原》里的冷先生、贾平凹《山本》里的陈先生等,这些为数不多的医者形象,以自己救死扶伤的故事阐释了医者的精神境界。写好中医领域的人物,首先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否则就是隔靴搔痒而不得其神。胡君在后记中说,之所以要写中医的故事,是因为自己多年研习中医典籍,有少年时期了解到的“徐接骨”的故事做支撑,才在多年之后下笔写作。

小说最大化地考验了医者的人性选择。秦岭紫柏山里的徐长卿和父亲学了一些草药知识,拜名医凌朴子为师,潜心医术,多次将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救回来。后来,他没有随大流去大城市赚取名利,而是继续扎根深山为百姓治病。

《青囊》详细解释了治病的技术,展示了医者由“术”入“道”的人生境界。徐长卿的医术是在前辈的指点下学习,在实践经验中总结而出的,这是中医传承“术”的所在。在多次救死扶伤的过程中,群众认可了他的医术。同时,县医院和红光医院都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赤脚医生徐长卿却能手到病除。甚至,为了给人治病,徐长卿不惜以身犯险,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让人肃然起敬。

小说多次提到,良医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品德。若医者只想着谋取名利,而不顾百姓的疾苦,那医者的仁心就丧失了。医者的道德自律是对抗名利诱惑的良方。徐长卿大儿子留守在山里为百姓治病;小儿子在城市发扬徐氏中医,但他在药材上作假,为了事业发展趋炎附势。小儿子很聪明,但是医术不如父亲和哥哥,他认为是父亲把凌朴子的“青囊”传给了哥哥的缘故。然而,当徐长卿拿出青囊,里面只有一句话:“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为得道。”

《青囊》还力图表现中医文化的哲学意蕴及其价值所在。凌朴子和徐长卿上山采药,凌朴子提醒徐长卿不能将“接骨草”采绝,而要留下一些让其生长繁衍,否则就难以为继。作者借医者之口指出,中医文化蕴含了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哲学思想,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