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6日
风过清幽来

《风从场上过》

李会贤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里生活久了,难免会生些躁郁之气。近日,我赏读了尤凌波先生的散文集《风从场上过》,甚为感动,不仅感动于他的文字描写,更感动于他对那个年代人情物理的认知。每篇散文都有着极强的代入感,文中的景和物、人和事就像我童年的亲身经历。整部散文集犹如深山里一股股清澈透亮的小溪,静静地流入我的心田,滋润着我那渐渐枯萎的童心;又像田野上一缕缕拂面而来的春风,悄悄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唤起了我那渐渐淡漠的乡愁。读之酣畅淋漓,使人心生愉悦。

人生之旅,犹如推磨,路途走得再远,最终还是又回到魂牵梦绕的起点,这起点便是故乡,那心中永远难以磨灭的乡恋、乡愁。这部散文集就是这样一部乡村题材的文集,是作者洗净铅华后的返璞归真,是把自身的感情和经历融入于往事中的一种洞悉、一种体味、一种难忘和不舍。作者以自己所熟悉的乡亲、乡事和乡俗为素材,以文学的表现方式为笔墨,多角度地记叙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浸透了素简清欢的人间烟火。整部文集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如诗如画,异彩纷呈。

我的幼年是在关中西府的偏远农村度过的,当时头发长了就用剃头刀来剃。所以,年长的人们几乎都是光头,青年人或小孩一般都留个“盖盖头”,这是那个年代农村人比较显著的外观标志。记得是在我入小学前,村子里有户“一头沉”(男主人在外工作)的人家买了一把手动式的理发专用推子,简直轰动了全村,因为用推子理出来的头发不像剃头刀剃出来的发型那样突兀,可以推出大背头、二八分、小平头等很多样式来,新鲜时尚,甚是美观。从此以后,村里谁的头发长了便去向主家借用,随用随还。这把推子今天在你家,明天在我家,不论大人还是娃娃,因为有了这把推子,外观形象都大为改观。出门串亲戚也罢,去学校上学也罢,大家都说我们村子的人洋气了,我们的内心也充满了自豪。这把推子的主家在村里人缘极好,由于男主人不常在家,他家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争先恐后去帮忙。整个村子一派和睦,亲如一家。但是,有的东西是借了却不宜主动归还的,那就是煎熬中药用的砂锅,这种器物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次,所以不是家家必备的,需要用的时候就去借,但用完后大可不必归还,而是要等着主家上门来取。乡俗认为,若主动归还会给主家送去病灾。文集中的一篇《借》,把类似这样淳朴善良的乡俗乡事描写得栩栩如生。

那时的生产队都设有饲养室,牛、马、驴、骡等大牲畜是队里的宝贝,大活、重活全指望它们干,队里把它们看得很是金贵,设专职饲养员。饲养室是队里最大的建筑物之一,也是最热闹、最聚人气的地方。人畜共处一室,中间由长长的食槽自然隔开,一边是牲畜,身后堆满了打耙暴晒后细碎如面的黄土,一边是饲养员的大土炕,旁边摆放着一溜盛满水的大水瓮,墙角堆满了麸子、豌豆和青饲料。空气里混合了大人们的旱烟味,牲口的草料味和黄土的旷野味。土炕上有大人们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如大闹天宫、草船借箭、妙手回春等,还有粗犷豪放的秦腔戏,我们听得忘了时辰,往往就会被母亲拽着耳朵拉回家。那种特有的气味和场景成了我离开故乡后心中最甜蜜的记忆。散文集中有一篇《村上死了牛》,让我猛然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画面。

除了饲养室之外,村里还有一个热闹的地方,那便是夏天的场。场的大小一般都在五六百平方米左右,是村子里专门用来碾打晾晒小麦的地方。长辈们将早熟的大麦和油菜籽收割后,将地耙虚除根,撒上一层草木灰,先用粗石碾子碾压得平实,再用细石碾子碾平。经过太阳的暴晒,场不但光滑如镜、坚硬如石,还会散发出泥土和草木灰特有的香气。场的选址很重要,一般选在风头高、通行便利的村口附近。小麦大面积成熟后,场上便是一片热火朝天,牲口鸣叫、人声鼎沸,摊场、碾场、起场、扬场、晒场,一环紧扣一环,好一派龙口夺食的景象。夜晚来临后,场立刻就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嬉戏、打闹、捉迷藏,玩累了席地而睡,伴着“哨哨风”香甜地入梦。这般诗意中的画面,在《风从场上过》这部散文集中竟有生动记载,着实让我陶醉了一把。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感悟。有读者将这部散文集理解为“乡村拾景”或者“远去的乡下”,还有读者感受到的是“驻足观景,心灵回归”。我的观后感则是“暮年重生童年趣,欲别他乡回故乡”。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人的一生就像轻轻而过的一缕缕风,有的清,有的浊,有的长,有的短。当你用有趣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时,就会觉得生活无比美好。

《风从场上过》是清幽的、久远的,令人回味无穷。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