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市县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31日
米仓山深处三十七年的坚守
——记陕西省首届“最美生态卫士”巫寿山

本报记者 李宛嵘 通讯员 肖军

3月12日,汉中市南郑区碑坝林场,记者见到了正要去南岔河公益林项目工地检查指导工作的巫寿山。“春季是森林火险期,现场指导施工单位砍灌、整地、设置标牌等,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巫寿山步履匆匆,边走边说。

今年56岁的巫寿山是碑坝林场公益林建设科科长。不久前,他刚刚获评陕西省首届“最美生态卫士”。敦实的身材,黝黑的皮肤,一身朴素耐磨的藏蓝色工装,见证了这些年来他对这片林场的付出。

碑坝林场林区分布在米仓山山系南北坡,沟深林密、荆棘密布。林场森林面积大、林区分布广、工作战线长、管护难点多,开展工作困难重重。这些年,巫寿山和同事们已记不清被蓼竹荆棘划破多少次手脚,扯烂多少件衣服。

巫寿山1984年起就在碑坝林场工作。本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他,却凭借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很快成为林场造林生产的技术骨干。无论是在生产科、天保科,还是现在的建设科,他始终是学技能钻业务的表率,不管是林业法规、技术资料、业务书籍,一旦上了他的手,就非得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青山长绿,林海常新。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在林场工作最基础的本领就是“走”,对于巫寿山来说,在密林深山一天跋涉二三十公里是家常便饭。

2004年寒冬腊月,因人工造林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巫寿山带领同事一行4人,在积雪30多厘米的天坪河林区开展勘察设计,一走就是5个多小时。“夜宿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工区窝棚,饿了就啃上几口冷馍和干方便面,渴了喝几口冰冷刺骨的凉水。”回忆过往,巫寿山感慨万千。

比起走路,在荆棘丛生的密林沟壑中,准确掌握可靠的森林资源分布、林地界线等信息,不但需要汗水,更需要智慧。

20世纪90年代,巫寿山作为技术骨干被抽调开展全县二类资源调查,他和同事们逐村逐组翻山越岭,历时两年半,足迹遍布7个乡镇,详细精确地进行图纸核对、勘界落线。参加汉中市一类资源调查时,在无设备、无仪器的情况下,巫寿山全凭专业技能和业务经验,精准确定了上级技术人员多次无法核实的控制点。

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每一项规划设计、每一次外业勘察、每一个项目实施,他总是精益求精。

在巫寿山的带动下,碑坝林场逐渐形成了一支技术水平一流的林业生产和森林管护队伍。多年来,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任务3.5万亩、封山育林4.15万亩、中幼林抚育19.85万亩,森林总蓄积量从260.3万立方米增长到415.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75.8%增长至88.4%。

这些年,巫寿山还主动担当起森林资源保护责任,严格执行“三级”护林防火责任制,带头扎实开展巡山护林。由于他们的精心管护,林区数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工作37年来,巫寿山和同事们穿梭在52万多亩荆棘丛生的莽莽林海、密林沟壑,留下了一片又一片造福子孙的“绿色宝藏”。“看着亲手栽的一株株小树苗长成了大树,如今水更清了,山更绿了,我打心眼里觉得自豪。”望着满山青翠,巫寿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