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市县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09日
美了的家乡 留住的游客
——榆阳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羽佳

长城雄关建安堡遗址巍然壮观,艺术宝库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神奇秀美,沙漠碧玉王圪堵水库烟波浩渺,百年古刹青云寺白云萦绕……大漠风光、田园体验、生态观光、边塞古堡,多样化的旅游资源,让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收获美好体验。

文化是一张名片

“上一道那个坡来哟,哎嘿哎嘿哎嘿哟,下一道那个梁来哟,哎嘿哎嘿哎嘿哟……”过去,陕北农民站在黄土高坡上引吭高歌、自娱自乐,如今,在位于榆阳区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头戴白羊肚手巾的民间艺人胡俊成用自己的歌声给慕名而来的游客带来极佳的视听感受。

5月27日,陕北民歌博物馆正式对外营业已有2年,胡俊成也在这里唱了2年。这个土生土长的子洲汉子,从小就听着祖祖辈辈高亢地吼着陕北民歌,他现在以唱陕北民歌的方式展示榆林文化,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胡俊成表演的真人演唱,在陕北民歌博物馆的每个展区都能听到。实景还原、民歌教学、录音制作等构成了陕北民歌博物馆的特色。近期上线的沉浸式VR数字博物馆,让游客通过微信公众号就能线上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陕北民歌博物馆开馆2年来,累计参观人次突破22万。4月8日,一场由陕北民歌博物馆民间艺人带来的民歌直播,在全网获得了19.64万播放量。5月1日场馆恢复开放后,每周末的参观人数也不断攀升,最多一天达400人次。

陕北民歌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座为陕北民歌而建的博物馆,让民歌成为陕北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陕北民歌博物馆副主任霍海鹏表示:“陕北民歌博物馆是传承陕北民歌文化、展示陕北民歌发展成果、普及陕北民歌基础知识、繁荣陕北民歌文创事业的重要平台,这里能成为3A级景区,正是榆阳区文化品牌影响力的体现。”

生态是一道风景

从4月上旬开始,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村民姚妮妮,就带领一个10人种植小组,一头扎进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的沙梁中,开始种植山葱花。

在流动的沙地里挖坑、放苗、铺地膜、供水供肥,种植55亩山葱花只用时8天。姚妮妮的脸被晒得黝黑,但想到6月下旬,白舍牛滩村的沙梁上将开满浅粉色花朵、每亩收益最少2000元时,姚妮妮脸上泛起笑意。

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白舍牛滩村田园综合体项目,2019年接待游客55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成为榆林市榆阳区乡村旅游的一颗新星。

5月30日正值周末,白舍牛滩村又迎来了客流小高峰。在这里,年轻人钟爱网红桥、卡丁车,小朋友喜欢儿童乐园,采摘大棚里则是全家总动员……金鸡滩镇镇长万世飞说:“今年,白舍牛滩村将以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为契机,修建湖心民宿,并引入水上娱乐项目、水产养殖,打造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示范园。”

“要创新旅游业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农村改革、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围绕吃什么、住什么、玩什么、买什么,培育民宿经济、农耕体验、特色餐饮、创意设计等旅游业态,打造田园综合体,让乡村旅游成为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

休闲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占地3000余亩,原址为榆林城区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的季鸾公园,如今樟子松和杨树等树木整齐排列。公园内部道路上铺设跑道,每到清晨傍晚,爱好健步走的市民在这里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季鸾公园的南部,安葬着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奠基者张季鸾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报人命名的主题公园,季鸾公园既是榆阳区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又是当地百姓家门口的生态公园。家住季鸾公园附近的市民白玉在园内的张季鸾纪念馆工作,她说:“在开窗见绿、抬头见绿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心情舒畅。”

“五一”期间,休闲游更成了榆阳区市民的首选。随着大美榆阳文化旅游活动的恢复,芹河大美榆阳第二届风筝音乐节、孟家湾的路虎营地越野赛和三道河则帐篷营地活动、赵庄的亲子帐篷音乐节等各项文旅活动陆续开展,不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带动了旅游增收。“五一”期间,榆阳区共接待游客31.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9亿元。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