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科技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30日
唐长红:创新永不止步

唐长红院士。 本报记者 张梅摄

“飞机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代表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每一个飞机型号的诞生,都是一次技术的跨越和进步,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大型高端装备研制能力的进步,也是中国科研人员自主掌握关键技术的有力证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行器设计专家唐长红表示。

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行器设计专家唐长红长期从事飞机气动弹性、结构强度、总体设计工作,先后担任新“飞豹”飞机总设计师、运-20飞机总设计师,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末,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国决策研制新装备,新“飞豹”飞机位列其中。“当时,国家给定的研制周期只有常规进度的一半,而飞机的战技性能指标要求之高、技术台阶跨越之大,对研制部门来说前所未有。”唐长红回忆,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打破常规,率先在设计手段上取得突破,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飞机设计软件进行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

2000年9月26日,唐长红和技术团队首次运用最新版的CATIA   V5软件,设计出中国国内第一架全机电子样机,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飞机研制三维设计和电子预装配,一步跨越到国际水平。

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使原本计划两年半的飞机设计周期缩短为一年,使工程更改单由常规的六七千张减少到一千余张,大大节省了成本。同时,在新“飞豹”的设计中,唐长红带领团队进行多项创新,不仅开发出功能强大的强度试验实时监控系统,还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强度自动化平台建设。这些技术在行业内迅速推广,使得我国整个航空工业的设计手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接轨。

大型飞机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制高点。伴随着运-20的首飞及列装部队,中国成功跻身“大飞机俱乐部”,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大飞机的国家。运-20的研制被认为是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达到了5年的首飞周期和“30年不落后、50年可用”的研制要求。

“大飞机是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是航空工业追求了几十年的目标,再难也要做!我们有信心让它在国际舞台起飞,履行好国家赋予的使命!”这是唐长红对国家的庄严承诺。

大飞机研制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通信导航等40个大类200多项技术单元的课题。制造一架大型运输机,是对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和整体科技水平的“集体考试”。作为我国自主全新研制的大型飞机,型号研制面临技术跨度大、周期紧张、技术积累不足、配套条件欠缺等诸多难题,研制难度和对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技术指标的要求相对以往都是几何量级的提升。

型号立项之初,唐长红便提出“面向使用、面向制造、面向市场”的原则,引入适航理念,并带领总师系统着手梳理关键技术路径,明确了要突破包括先进超临界机翼设计、先进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研制、数字化生产装配和检测等在内的六大关键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几百项技术难关。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成功首飞。唐长红很喜欢网友给运-20起的名字“胖妞”,但不喜欢别人喊他“胖妞她爸”。因为,在他看来,“胖妞”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努力的结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唐长红认为,一个人一生应该做“一件半”事:第一件事,把手头工作干好;还有半件,为长远发展做好铺垫。作为两型飞机的总设计师,唐长红“手头工作”的成绩意义重大。而手头工作之外的事,常常被唐长红划归人生那“半件事”。

面向未来开展科技攻关,为长远发展做好铺垫,正是唐长红忙活的那“半件事”。“未来,中国的航空业更重要的是坚持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含量,专注高质量发展,创新永不止步。”唐长红表示。

“运-20的研制成功,仅仅是我们向大飞机迈进的第一步,或者说是我们的一个新起点。我们有信心为国家研制更多更好的飞机。这不单单是一种情怀、一种期待,更是满足国家未来战略需求的需要。”唐长红满怀信心地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