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方敬尧
6月10日,闫金富起床很早。前几天下小雨,他的魔芋地里长出了许多野草。“现在天晴了,趁着好天气,赶紧把草除一下。”闫金富说,今年清明节前后他在山地中播下了许多魔芋种子,现在正是魔芋苗茁壮生长的时候。
闫金富背着电动喷雾器,将按比例兑好的除草剂均匀喷洒在魔芋地里。现在地里的魔芋苗大概有30厘米高,魔芋苗旁生长着一棵棵槐树,这为魔芋苗提供了一个阴凉的生长环境。不多时,闫金富的裤腿就被露水打湿,“之前我种玉米、黄豆、小麦,就这还不够吃,平时得割生漆换钱来买东西。现在依靠发展魔芋产业,我在县城买了房子,生活比以前畅快多了。”闫金富说。
在安康市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跟闫金富有相同感受的村民还有很多。魔芋这个原先家家户户种在房前屋后的“小玩意”,现在成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
“从2005年开始我们村就有人在房前屋后种植魔芋。那时候全村种植面积只有100亩左右,产业不成规模。”蒋家关村党支部书记伍先忠说,当时种5亩魔芋就算是种植大户。
种玉米、土豆,在村中发展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但伍先忠发现最后算下来还是种魔芋划算。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村干部们带头种起了魔芋,大家看到种魔芋能挣到钱,纷纷扩大了种植面积。
伍先忠告诉记者,原来是在大田里种植魔芋,魔芋容易生病,产量也比较低,后来发现魔芋喜阴凉,林地中的魔芋反而生长得更好,蒋家关村就开始发展林下魔芋种植。
现在蒋家关村有1200多亩魔芋,几乎都在村中的山地间种植。山地中多生长有槐树,树叶落下后就成了肥料,为魔芋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现在蒋家关村每年可以产出8000吨商品魔芋和200吨优质魔芋种子。
“为了减少大家的经营风险,我们与村民们签订了订单回收协议,按照约定好的最低收购价来回收商品魔芋。”蒋家关村魔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辉友说,现在村中仅魔芋一个产业的年产值就可达到10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2017年,蒋家关村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面对未来发展,伍先忠又有了新的规划。他说:“下一步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魔芋产业为依托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在魔芋的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同时村中计划再增加一条魔芋初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高加工能力,让更多村民能嵌入到魔芋产业链中实现就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