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把头伸出西瓜棚透气的刘金玲头发就像刚洗过一样,湿漉漉的。
用这辆特制的车为西瓜棚运送幼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月2日,在西瓜棚里栽苗的孙笑娃汗如雨下。
本报记者 赵晨文/图
“你这照相机在这里面怕是拍不成照片吧!”
3月2日下午,当记者弯腰拿着照相机“钻”进西安市临潼区何寨街道皂盐村西瓜种植棚时,正在棚里移栽西瓜幼苗的孙笑娃说的一句话,惹得和她背靠背干活的席秋苗发出阵阵笑声。
记者赶紧检查照相机,发现镜头上已经被蒙上一层厚厚的水雾,急忙拿衣服擦拭。
眼下,瓜农抢抓气温回暖、雨水充沛的有利时机,集中移栽西瓜幼苗。皂盐村的这片西瓜地紧邻渭河南岸。虽然中午有太阳照射,但户外不到10摄氏度的气温还是让人觉得冷飕飕的。而一进入西瓜棚,温度突然升高,镜头起雾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在棚里不到两分钟,记者已经满头大汗。孙笑娃和席秋苗虽然衣着单薄,也早已是汗如雨下。40摄氏度的温度让人有些喘不过气,而更难受的是,棚里狭小的空间让人无法正常站立,只能蹲着来回踱步。
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瓜农把西瓜棚设计为300米长、3米宽、1.4米高的简易温棚,就是为了避开低温,让幼苗快速生长。“棚里有滴灌,栽完一段时间,基本上不用人进去打理。过段时间天气转暖了,棚就撤了,所以种西瓜最累的就是移栽瓜苗。”瓜农张根发用特制的车在棚里运送瓜苗。
经常进棚干活的孙笑娃和席秋苗栽苗十分熟练。在辛勤的劳动下,两人距离大棚另一端还有几十米的距离,一座大棚的瓜苗即将移栽完成。
“2小时蹲在这不透气的棚里,身体能受得了吗?”记者问。
“受不了也得熬着。”席秋苗抢先笑着答。
“熬不住了就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咬咬牙干完,出去就能把腰伸直。”孙笑娃笑着说。
皂盐村因优良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是远近闻名的西瓜栽种优生区。近年来,当地利用辖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等区位优势,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吸引大批外地种植户和本地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全村大棚西瓜种植面积600亩,甜瓜种植面积120亩,促进全村72户、325人就近就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