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纵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7日
一方水土
洛南豆腐 香飘万家

刚刚做好的豆腐干。本报记者 郭诗梦摄

民生食品豆腐工厂每年都会举办豆腐宴。宴会上,豆腐厂的工作人员会在院中晾许多豆腐干供顾客购买品尝。资料图片

刘春生向记者展示刚做好的豆腐。 本报记者 郭诗梦摄

本报记者 郭诗梦

“我们这儿一直流传一句话:‘外地人来洛南,若未吃上一口农家豆腐,就算白来了’。来来来,大家都尝尝,味道好极了!”近日,在洛南县王家豆腐小院里,“店小二”王翩然对客人热情地介绍着当地特色豆腐。

洛南出产的豆腐早在明清时期就由地方商贾走货南北各地,甚至曾被作为皇室贡品,送进皇宫。多年来,洛南豆腐颇受消费者青睐,市面上也总是供不应求。2018年,“洛南豆腐”更是被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洛南豆腐何以如此出名?近日,记者走进洛南县,探寻豆腐里的秘密。

好山好水出好料

1月18日,在洛南县斌士诚贸易有限公司的豆腐工厂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2020年,该公司成为洛南县首家被允许使用“洛南豆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其下属豆腐厂生产的豆腐也一下子“火”了起来。“临近年关,我们做的豆腐在很多超市都断货了,完全不够卖!”工厂负责人李繁对记者说。

作为首家拿到专用标志的企业,制作洛南豆腐有什么秘方呢?

走进斌士诚公司的豆腐工厂,只见加工车间的员工苏彩打开水龙头,一股清水缓缓流出,直接流入制作豆腐的机器中,和机器里的黄豆充分融合、搅拌。

“我们厂里的水,用的都是洛河源头水,水质特别好。”苏彩一边做豆腐,一边告诉记者。

“研究表明,水质对豆制品的口感、品质等有一定影响。而洛南占据洛河源头,源头水质纯净的秦岭山泉为豆制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洛南县农业农村局党办股工作人员雷学民说。

不只是水质好,制作洛南豆腐的原材料也非常有讲究。“外行或者其他地方的同行都好奇我们制作豆腐的秘方是什么?其实,我们根本没什么特别的秘方。要说有,就是我们当地的原材料。”苏彩笑着说,“洛南盛产黄豆,所以原料都是当地产的。之前,我们尝试过用外地的黄豆,但试来试去后发现,还是当地水配合当地黄豆做出来的豆腐味道最好。此外,我们点豆腐用的浆水也是自己做的。”

洛南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也恰恰是这样的土石山区,独特的气候、光照、土壤资源适宜优质大豆作物大面积种植。据洛南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大豆作为洛南县第四大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逾7万亩,年产量在8526吨左右。洛南的大豆生长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且永丰镇、城关镇等地能提供无公害大豆生长肥料,这些都是洛南县发展豆制品产业的优势。

传统手艺做出好味道

人们的餐桌上,豆腐往往洁白如雪、光滑如玉,口感豆香味浓郁、绵软有弹性。

鲜有人知的是,这简单的一块豆腐,却要经过9道工序才能制成:选豆、泡豆、磨浆、煮浆、滤浆、点浆、墩脑、压制、成型,这些工序缺一不可。

洛南的豆腐出名,还妙在一道道工序里。

1月19日清晨,洛南县众乐洛水公司的豆制品工厂里已是一片热气腾腾。在这里制作豆腐的师傅刘春生告诉记者,他们昨晚已经选好、浸泡好黄豆,现在在磨浆和煮浆了。

刘春生告诉记者,选黄豆要选颗粒饱满、均匀的,豆子要经过至少8小时的浸泡,将豆皮去除后才能磨浆。

来到工厂2楼,刘春生指着机器对记者说:“我们现在用的是新机器,但做法还是传统老手艺。磨浆和煮浆两道工序采用机器要比石磨更加均匀,煮浆也更加高效。除此之外,其他工序还是坚持手工制作。”

因为工序复杂,厂里的工人每天要忙个不停才能做出正宗的洛南豆腐。“我们现在一天能做出大约4000斤豆腐、1000斤豆腐干,完全供不应求。”刘春生笑着说。

洛南县豆制品行业协会会长王振书介绍,如今的洛南豆腐,大多是像洛南县众乐洛水公司豆制品工厂一样,采取新工艺、老手艺结合的方式制作豆腐。除此之外,洛南本地人在制作豆腐的时候,会除去豆皮和磨剩的豆渣,只选用最细腻、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部分做豆腐。有些地方1公斤黄豆能做出5公斤至6公斤豆腐,而在洛南,1公斤黄豆只能做出2公斤至2.5公斤豆腐。“这样制作出的豆腐爽弹筋道,比普通豆腐的口感好很多,所以洛南豆腐多年来驰名省内外完全在意料之中。”王振书对当地豆腐信心满满。

新时代的豆腐有了新使命

1月20日8时,洛南县民生食品豆腐工厂的工人王恩惠就在厂里忙活了起来。“想到来做豆腐,我还是很有热情的,所以早早就来了。”王恩惠笑着说。

其实最初在豆腐厂打工,王恩惠是不得已的。老伴走得早,女儿远嫁,儿子再娶,家里只有她与大孙女两人相依为命。由于没有收入,王恩惠家被认定为贫困户。包扶干部看见她家里的情况,便鼓励她到豆腐厂打工。“我一看离家近,也能照顾孙女,这才来了。”王恩惠说。

王恩惠本就有一些制作豆腐的手艺,来豆腐厂务工更是轻车熟路。“洛南县这边老一辈的妇女很多都会做豆腐,在我们看来做豆腐就和做家务一样平常。来厂里打工,才发现祖传的老手艺居然派上了用场,我也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工作。”提起现在的工作,王恩惠一脸欢喜,“生活充实了,口袋也鼓了起来。现在我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我和孙女的生活也改善了。”

现在,王恩惠不仅在2019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厂里的能人,经常带领新工人熟悉制作豆腐的工艺。

“我们工厂去年通过电商卖了800多万元的豆制品,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洛南县民生食品豆腐工厂办公室主任李丹丹说,“豆腐厂里的23名工人,都是附近的住户,曾经有18名贫困群众。后来凭借着在厂里打工、做豆腐,大家陆陆续续都脱了贫,有些人日子过得好,最近还计划给家里买小汽车呢。”

脱贫攻坚以来,洛南县将豆制品产业作为扶贫产业,通过培训群众学习制作豆腐技能、扩大就业渠道、消费扶贫等方式帮助当地贫困群众一步步走向小康。下一步,洛南县还将依托产业布局,不断对豆制品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大对豆制品企业的培育,不断发展行业的专业人才,把“洛南豆腐”这张闪亮的农产品特色名片深深印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也让豆腐行业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软白金”。

“接下来,当地企业将在洛南商会和豆制品行业协会的鼓励支持引导下,做大做强洛南豆腐品牌,发挥好地理标志效应,不断规范提升豆腐生产技术、加工工艺水平,更好地带领群众迈向致富之路。”洛南县工商联主席李克荣说。

记者手记

小豆腐有大未来

郭诗梦

1月19日,在采访中,记者随机走进洛南县城一家名为华昌土特产的商店,经了解,店里的土特产全年销售额为100万元,仅豆腐干和豆腐就能卖到20万元。“洛南豆腐的好味道是消费者认可的,根本不愁卖。”店长说。

洛南豆腐如此受欢迎,当地也有企业获得了“洛南豆腐”地理标志使用授权。但记者在采访洛南各类豆腐厂中感受到,因为当地大多数厂家的规模还不大,所以豆腐总是供不应求。

因此,如何让产量跟上销量,进一步增强洛南豆腐的竞争力,是下一步打造洛南豆腐品牌形象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产业聚集,促进规模化生产。有关部门应牵头引导,合理整合当地豆制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比如将现有企业整合组建成集团公司、做大龙头企业或是建立豆制品产业园区,在原料采购、生产管理、产品出厂检验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批量规模化生产豆腐,让产量尽快跟上销量。

其次,要不断延伸豆腐相关产业链,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洛南现有的豆腐产业链还较为单一,多数厂家生产的产品只有豆腐和豆腐干。所以,在下一步发展中,企业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对豆制品进行深加工,生产出腐竹、素鸡、辣条等群众广泛食用的豆制品,同时,还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结合当代人对食品营养、食用方便等需求,研发与豆制品相关的新型保健食品,不断提高洛南县豆制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严把产品质量,打响地方特色品牌。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的首要原则,应出台相关措施,让企业从原料、生产环境、生产工序、产品包装、检验检测等环节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经营,保证豆制品的质量和品质。同时,要克服当地豆腐品牌多、名气小的劣势,尽快对当地豆腐商标和品牌进行整合,联合企业一同打响洛南豆腐的品牌知名度,获得社会进一步认可,让小豆腐有大未来。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