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经济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31日
经济观察
我省食品小作坊转向“小专精”

本报记者 徐颖

7月10日,在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的家家香馒头作坊里,和面、醒发、揉面、开蒸等一系列制作馒头的环节正通过现代化设备进行操作。

“用专业设备生产馒头,效率大大提高了不说,加工流程也更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该馒头作坊主劳建清告诉记者,“虽然前期改造生产环境和购买设备花了一些钱,但是有投入才有产出嘛!针对人们现在对食品卫生方面的要求,我们专门推出了4个一包的袋装馒头,一上市就很受欢迎。”

一直以来,食品小作坊不仅传承了传统饮食文化,也为群众提供了快捷、方便、物美价廉的食品,也是吸纳就业的一个有效渠道。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和群众对食品小作坊这一传统行业的生产条件、制作流程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广大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脚步正在加快。

为符合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我省越来越多的食品小作坊主选择通过改善生产环境和引进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来提升产品品质。

“我们之前在村子的民房里做凉皮,一天的产量有限。自从搬到园区后,生产场地扩大了,生产环境改善了,加工流程也更加规范。”杨凌示范区一凉皮加工店负责人刘全同说,“按照园区的要求,我们投入资金升级了设备,增加了人手。这些投入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日产量增长了5倍,产品直接供应商超和一些企事业单位。”

刘全同口中的园区是杨凌麦力祺食品微创产业园。为方便食品小作坊的管理,杨凌示范区引导全区七成以上的豆制品、面制品、蒸煮类食品小作坊入园生产,探索建立“集中生产、常态监管、孵化发展”的食品小作坊园区化治理新模式。

园区从原料供应、物流配送、日常管理等方面为入驻方提供服务,面条、馒头、豆腐等小作坊已为多家大型企业餐厅、集中用餐配送单位供货,规范提升、抱团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凸显。2019年,园区整体产值超3亿元,部分小作坊已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

“为帮助食品小作坊克服疫情影响,我们将继续深化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推行低风险食品小作坊生产承诺许可制,督促其建立并落实有关食品安全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小作坊生产卫生规范,让食品小作坊主动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看齐。同时,采取多种手段,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努力实现食品小作坊生产和销售的双提升。”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培育一批市场有需求、产品质量优、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的传统技艺食品小作坊,在推进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发展的同时,我省今年还将积极培育富有陕西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品牌,建立传统技艺非遗保护机制,支持、帮助非遗食品小作坊参与各类宣传展示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发展潜力,鼓励地方特色食品小作坊参与乡村旅游活动,不断增加地方特色食品影响力。

“食品小作坊提升工作也应准确把握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循序渐进,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专精、特优美’转变,让食品小作坊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岳田利说。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