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中陕西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讯 (记者 吕扬 见习记者 方敬尧)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在这条“问天之路”上,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团队及相关领域校友承担科研项目百余项,突破了数项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科学成果。
作为卫星天线驱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天线驱动电机作用重大。西工大自动化学院刘景林教授团队主持完成了北斗导航卫星扫描天线伺服驱动电机科研攻关。团队在航天电机领域长期潜心耕耘,掌握了多种类型电机具备高性能、超长寿命、轻量化、高可靠性等特性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电机的高精度驱动控制。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天线扫描机构,由该团队研发的6台高性能步进电机进行伺服驱动,标志着我国在航天卫星天线驱动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短报文功能是北斗的四大亮点之一。实现精准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快速准确接收卫星传递信息,是需要我国自主攻克的技术难点。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廉保旺教授团队与相关院所企业开展长期科研合作,在“卫星通信导航一体化终端设计”“低轨卫星星座组网技术与增强导航”“5G+北斗多源融合定位”方面承担基础研究、研制项目近百项,形成雄厚的理论及技术积累。团队研制的高精度导航定位设备、搜救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北斗卫星导航、低轨卫星通信互联、通导一体化等领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与5G融合的可靠导航技术,可为恶劣自然环境下的紧急救援及城市等多遮挡多干扰条件下的精确导航提供长时间、高稳定性、高精度服务。
卫星导航信号一旦受到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将极大影响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的可靠性。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王伶教授团队针对卫星导航干扰源检测与定位、干扰抑制等方面问题,经过10余年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攻关,掌握了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多目标稳健测向、稳相数字波束低失真干扰抑制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出高可靠、高性能、小型化的干扰检测、定位与抑制系统。该系统已被应用于无人机、重点基础设施防护等,满足了对卫星信号“收得多”,对干扰“消得净、测得准”的核心需求,可有效保障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终端的授时、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