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中陕西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西安市民李阳光在家跟着抖音学蒸凉皮。 本报记者 李旭佳摄
本报记者 马黎 见习记者 刘坤
疫情的发生,让 “宅”成为一段时间内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虽然“宅”,但也是不闲着,很多“宅”在家里的人“解锁”了丰富多彩的新技能——有人蒸炒炖煮样样行,成了厨房小能手;有人在家直播卖货,业务玩出新花样;有人锻炼健身,成为健身小达人……
“宅”出好厨艺
“往常,我们家的一日三餐多靠的是点外卖。疫情发生后,各小区封闭,点不到外卖,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家住西安市莲湖区的苏磊说。
此前,厨房对于苏磊和他爱人的意义,仅限于心血来潮时学习厨艺或只是烧水冲咖啡。疫情影响之下,小两口被迫“宅”在家中,一个多月“与世隔绝”的日子,让他们变化不少。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我和爱人关于‘今天吃什么’的思考,从一天两顿外卖变成一天按时三餐,从打开手机取号排队变成走进厨房自己做饭。”苏磊说,疫情期间,他和爱人竟“宅”出了一手好厨艺。
尽管此前他们做饭次数不多,但庆幸的是疫情期间增加了太多的网上美食教程,靠着这些“秘籍”,苏磊很快就能游刃有余地应付起两个人的一日三餐。之前让他们夫妻反感的厨房油烟味,也变成了让人欢喜的人间烟火气。
“过去从来没买过面粉,正月吃了两袋,学会了做蛋糕、蒸凉皮……以前,我和爱人每天各自忙碌,回家之后‘刷’手机、忙工作,压根没想过自己做饭的事。” 苏磊坦言,虽然现在已经恢复正常工作了,他和爱人却习惯了晚上回家自己做饭吃。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细致的社会分工,让吃饭这件事变得简单且易满足,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做饭不再是日常生活。但这场突然而至的疫情,却让许多年轻人穿上围裙走进厨房,与面粉为伍、蔬菜为伴、油盐为邻,端出了一道道美味佳肴。
“宅”出一身肌肉
家住西安曲江的胡悦除了正常在家办公外,“宅”生活让他“再次”爱上了健身,俯卧撑、仰卧起坐、哑铃、划船机等,成为他每日最亲密的“朋友”,让胡悦爱上了出汗的感觉。
“其实我一直都喜欢健身,家里有哑铃、划船机,过去因为工作忙,免不了犯懒,这段时间的居家生活让我再次‘奔腾’起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胡悦说,为了练出饱满的肌肉,他每日跟着网上的健身教学视频锻炼,而之前买的蛋白粉终于派上用场,这段时间“宅”在家中倒成了他锻炼的“黄金时期”。
“练得多,饭量也就略有增加,由于外卖停摆,在家每天要做两顿饭,虽然不比朋友圈厨艺大赛的水准,但也还算吃得有滋有味。”胡悦说,水煮菜、鸡胸肉、蒸土豆,一步步尝试,让他“乐此不疲”。他和家人、朋友的电话聊天内容也变成了今天吃了什么、健身餐怎么做、健身效果如何。
“一个多月来锻炼很累,但心情非常放松,被迫让自己‘宅’下来。”胡悦说,一场疫情让所有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坚持锻炼一定是有好处的。
爱上在家健身的,还有西安一家银行的职员冯晨。近期,每晚她都要在直播平台上直播健身1小时。“虽然我的健身‘段位’比较低,但在社交平台上大家一起练,互相纠正动作,让枯燥的健身过程变得更有趣。”
“在家健身首先可以让人得到锻炼,增强免疫力,提升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其次,运动、出汗可以改变人的心情,让人在沮丧和心情低落时收获满足感、愉悦感。”陕西科学健身宣传大使靳鹏说。
“宅”成“剪刀手”
“宅”在家的日子,没法剪头发成了大问题。
“以前,我不到一个月就要去剪一次头发,可这次疫情期间快两个月没剪发了,都让头发长荒了。”西安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雷伟伟说,“二月二”那天,他实在忍不住了,用在网上购买的理发器给自己理了发。
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多数理发店都没有开门,不少人决定自己动手解决理发问题。近日,拼多多官微对外公布“宅家十大热销商品”榜单,理发器荣登首位,口红、瑜伽垫、打蛋器等紧随其后。
在该平台上,理发器搜索次数同比增长410%,包括飞科、奥克斯等品牌在内的数十款理发器销量同比上涨290%。有一周时间,理发器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按照30元的单价计算,相当于全国消费者买了100万个理发器。
京东大数据显示,与理发相关的产品成交额增幅较大,理发器、理发喷壶、理发剪、理发围布的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50%、282%、211%、157%。有理发产品卖家表示,春节期间的订单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最近家里人都叫我‘剪刀手’,一是我的头发自己剪得还不错,二是我‘宅’在家做饭的视频也是我精心剪辑的。这段时间,真是收获了不少新技能。”雷伟伟说。
在西安市雁塔区崇业路一家美发店工作的王平在疫情期间也没闲着。“疫情严重的那段时间,没办法开工,我就拍了一些理发的视频发在朋友圈,教大家怎么解决头发太长的问题。”王平说,很多人跟着他拍的视频学理发,掌握了剪发的技巧,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一场疫情,全面且迅速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人说,若不是因为这次疫情,我们可能不会如此期待在蓝天下自由呼吸;若不是有时间“宅”在家中,我们可能不会意识到身体的健康有多么重要。
有人问,疫情之下,是否很多东西都改变了?有人说,变了,变的是生活的方式和习惯;有人答,没变,热爱生活的那颗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