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中陕西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王国星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您每天的工作流程和内容。
杨惠云:我是西安交大二附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负责护理工作的主管人。抵达武汉后,医疗队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C10西病区。我每天护理工作的流程和内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一是临床护理工作。在没有紧急事项的情况下,我几乎每天都会进入病区查房,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并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康复训练。此外,我们对患者实行了一系列的精细化护理,比如为每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教会患者饮食含糖量估算方法、制定病房活动计划、制作床头血糖监测卡等。
二是护理管理工作。这次我们支援武汉的130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到了100名。抵达武汉后,我制定了护理质量三级控制架构——“副队长—护士长—组长”。作为副队长,每天每个班次的护理工作结束后,我会尽快向护士长了解其所在班次护士的工作状况、病区患者整体情况及遇到的问题等,针对重要问题及时召开视频会议,尽快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另外,针对我们工作病区里的输液泵等与我院使用的仪器存在机型、型号不同等问题,我们立即组织大家迅速成立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团队,录制视频在团队群里播放示教。目前,队员们都能熟练操作仪器。
三是院感防控工作。我们制定了三个板块的防控指导措施:第一板块是指导中法院区C10西病区的防控工作。这里是由儿童病区紧急临时改建的新冠肺炎救治病区。为预防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规定人员分批次更衣,合理规范用物放置,双人进出,工作中随时互查,增加消毒频次等减少交叉感染,同时还制定了风险暴露时的应急预案。第二板块是制定了严格的医务人员上下班路线。第三板块是驻地生活的消毒与管理,除了禁止聚餐外,每天都有专人对我们共用的大厅、电梯等进行消毒。我们对每位队员的房间进行了分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建议并制定了指导规范。
四是随时掌握护理队员们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这次来武汉,我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杨妈妈”,我很喜欢。作为这批护理队伍的“杨妈妈”,我就要负起“妈妈”的责任,做一个称职的“妈妈”。了解、掌握护理队员们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也是我每天的工作之一。
记者:目前,医疗队如何分组进行工作?承担多少病人?
杨惠云:目前,我们实行“副队长—护士长—组长”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副队长由我担任,护士长由具有多年大科室护理管理经验的屈莉、王利、王蓉和杨慧4位副主任护师担任,组长由医院的12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正、副护士长担任。副队长负责掌握大局、把控方向,护士长负责人员排班、疑难技术培训及工作流程制定,组长负责每位护理人员的具体分工及各项护理措施的监督落实。目前,我们接管的病区收治患者人数40—50人左右,危重症及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比较多,病危病人5—8人,病重患者25—30人。
记者:截至目前,医疗队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绩?
杨惠云:截至目前,已有近20位患者痊愈出院,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也趋向稳定和好转。我们医疗队在临床上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抗氧化治疗新冠肺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被称为“交二方案”。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离不开精心细致的护理。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对重症患者进行集束化管理,通过制定详细的个体护理计划,安排专人护理,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我们护理队伍还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患者心理干预、患者呼吸康复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记者:您深入一线抗击疫情,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杨惠云: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第一点,作为抗疫一线的一员,我们受到了来自亲人、朋友、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关爱,在这里谢谢大家。正是有大家这些“靠山”,我们才能踏实在前方作战。第二点,作为护理队伍的领头人,我很自豪我们拥有一支听指挥、能吃苦、能作战的优秀队伍。第三点,一方面要感谢我们所工作病区的同济同行,正是他们的大力支持,才能让我们的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感谢我们的患者,感谢他们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