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通讯员 米蓓
春日,猕猴桃的藤蔓伸展,初绽的花苞星星点点。在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之旅在杨凌拉开了帷幕。
4月9日下午,一辆载着22名国际留学生的大巴车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驶出,驶向10公里之外的陕西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这并非一次普通的出行,而是该学院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课程的一次创新——将课堂“搬”进猕猴桃园。
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7个国家的博士生,围绕“践管理新知,探有机未来”课题,开启了一场管理学理论与现代农业实践的深度交流。
“今天在这儿上的实践课特别有意思,让我了解了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以后的工作中,肯定能用到这些知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席侨涣说。
在一旁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塔赫辛满脸兴奋:“没想到在这儿学了这么多猕猴桃有机种植知识。听说全球猕猴桃品种有75种,中国就有73种,这太让人吃惊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真了不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的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课程注重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前沿理论,把管理学原理融入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协同等实际场景。
陕西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有机果园,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和杨凌示范区相关企业一起打造的“实践大课堂”。在果园负责人王小铁的带领下,博士生走进种植基地、公司展厅,系统学习有机产业链标准化管理体系。
“这次移动课堂不只是学生单向学习,也是一场‘双向奔赴’。”课程负责人张晓妮说,“在全球化和本地化相互交织的当下,通过和企业负责人的交流沟通,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博士生,也给杨凌企业在农业发展方面带来了多元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