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1日
火与土的共舞
——探访陕北柴烧艺术馆

本报记者 师念

“真没想到,在这么一个偏远村庄,竟然有座柴烧艺术馆!”

3月20日,来自山西的游客来到位于清涧县高杰村镇高家坬村的陕北柴烧艺术馆参观。展馆里独特的展陈加上朴拙的陶器,让他感叹不已。

柴烧是中国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柴烧陶瓷制品质朴、浑厚,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

陕北柴烧艺术馆馆长刘凯是柴烧陶瓷制品爱好者。几年前,他在翻阅《清涧县志》时,无意中看到书中介绍清涧及其周边地区盛产高岭土,历史上榆林曾有过不少窑场。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在经过取材考证后,刘凯萌生了在高家坬村建柴烧窑的念头。

2020年,刘凯结识了制陶艺术家谷源滔,在一番交流后决定携手合作。

2022年11月,谷源滔应邀来到清涧,帮助刘凯打造陕北第一座柴烧窑。柴烧的魅力,在于其不可控性。窑内温度、火焰走向、落灰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成品的色泽、肌理和质感。

1966年出生的谷源滔,从事陶艺已有30余年,做柴烧窑有20年。2000年,他盖了第一座柴烧窑。

谷源滔介绍:“柴烧窑相比电窑和气窑,烧出的作品更古朴、自然,辨识度也高。其中倒焰式柴窑落灰均匀,横焰式柴窑落灰对比性强。根据窑内摆放位置的不同,落灰效果也有很大差异。柴烧窑是将坯进行裸烧,而不是上好釉放在匣钵中烧。”

清涧历史文化悠久,寨沟遗址发现了黄土丘陵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代中心聚落,出土了大量陶器。正如谷源滔所说,在这里盖柴烧窑,有种回归陶艺本初的感觉。

经过几年的摸索,清涧柴烧窑烧制出的陶器愈加成熟,并逐渐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作品得到业界高度认可。

刘凯说:“我特别喜欢柴烧提梁壶,但是这个对工艺要求很高。第一次试烧没成功,一窑30多把壶都坏了。烧到第三窑,终于成功了。烧制大件陶器比较难,烧不好就容易炸窑。目前,我们能熟练掌握这种工艺,成品极具美感。”

2024年12月19日,陕北柴烧艺术馆正式开馆。馆内通过实物展示、图文介绍、场景还原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展示了柴烧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陕北柴烧艺术馆的建成开放,为清涧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艺术馆与周边的黄河太极湾、路遥纪念馆等景点串联成线,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黄土高原的独特魅力。

“一些艺术家参观后说,没想到能在陕北看到这么精彩的陶艺作品。”刘凯表示,“今年我们打算精选一些陶器到省外展示交流,把陕北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感受柴烧的魅力。”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