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张英 通讯员 陈兰兰
3月22日8时许,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人民检察院未检专干杨少妮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阿姨,我已经到新学校了,老师还表扬我了,谢谢您帮我转学!”
发短信的是小梦(化名)。这个15岁的女孩,牵动着一段跨越铁窗、串联多部门的司法救助故事。这一切的缘起,来自监狱高墙内她的母亲冯某向检察官提出的约谈申请。
2024年5月,正在陕西省女子监狱服刑的冯某在约谈中向检察官求助。原来,她经历了两次婚姻。在小梦1岁多时,她与前夫离婚,由她独自抚养女儿。后来她带着小梦与渭南市的惠某重组家庭,并生下一个儿子。
然而,新生活却在小梦12岁时崩塌——继父惠某猥亵了她,惠某因此被判3年有期徒刑。2022年,母亲冯某又因参与诈骗犯罪入狱,留下小梦与弟弟寄居在惠某哥哥家中。
“惠某今年7月就要出狱了,我害怕他回家后继续伤害小梦……”作为母亲,冯某非常焦虑。彼时,小梦刚满15岁,因父母双双在押成为“事实孤儿”。初中尚未毕业的她因监护真空,随时可能再度陷入危险。
冯某的急切求助,触动了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团队。经实地走访核查,检察官发现更严峻的现实:惠某哥哥家庭条件拮据,因为家庭原因不愿继续监护小梦姐弟,且惠某刑满释放后极可能与小梦同住一屋檐下。“必须切断危险源!”未检团队迅速协同当地检察院启动跨部门协作,通过诉讼依法撤销惠某监护人资格,最终确定由小梦远在商洛的外公担任监护人。
然而,转学成为新难题。小梦外公所在县城教育资源紧张,且跨市学籍转移程序复杂。未检团队连续两周奔波于商洛、渭南两地教育局,经多次多方协调,终于为小梦办好转学手续。得知女儿安全后,冯某在给检察官的感谢信中写道:“你们救了孩子,也救了我……我一定踏实改造,早日回家做个好母亲。”
这场救助背后,是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人民检察院构建的“全链条守护网”。2023年,该检察院在陕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建成“关中·沐光”教育观护基地,开设的法治课堂、心理疏导等课程覆盖800余人次。今年2月,该基地工作延伸至女子监狱,重点关注女性未成年人罪犯和女性服刑人员子女权益保护。截至目前,该检察院已向58名未成年人家长发出《督促监护令》,并通过“一案一档”机制跟踪回访42次。
“每个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人生。”杨少妮说。如今,小梦已在新学校开启了新生活,检察官的办公桌上,又摞起了新的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