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3月20日,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沙河路派出所兴达路社区民警杨帅(右二)在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本报通讯员 柴霆摄
本报通讯员 孙宏
“你们晓得不?兴达路暖心警务会客厅有一本‘菜单’,谁有矛盾纠纷都能通过‘点单’调解。”3月24日上午,在榆林高新区榆溪沁苑小区,几位在散步的老人正热烈讨论着这一新鲜事。他们口中的“菜单”,是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创新推出的“点单式”矛盾调解机制——一本收录了74名专业调解员的“点单册”,让群众能像“点菜”一样选择信任的调解员。这一创新机制不仅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2024年以来,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兴达路暖心警务会客厅通过“点单式”矛盾调解机制,已成功调处了152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6%。这一机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引入了更多元化、专业化的调解力量。
3月11日一大早,榆林高新区颐和嘉苑小区居民黄女士来到兴达路暖心警务会客厅报警,称邻居的行为实在让她忍无可忍。社区辅警庄英听完黄女士的诉说后,拿出一本厚厚的“菜单”——调解团队“点单册”让黄女士从中选择。“点单册”详细收录了74名调解员的信息,包括他们的调解履历、专业领域和擅长处理的矛盾类型等,一目了然。黄女士仔细翻看着“菜单”,最终选定了一位具有8年社区调解工作经验、拥有专业法律知识且群众基础好、沟通能力强的调解员。庄英随即帮助黄女士约定了调解时间。这样的“点单”过程,让黄女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点单式”矛盾调解机制2023年8月在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推广以来,便以其独特的“2+N”运行方式赢得了广泛赞誉。这里的“2”指的是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和榆林市榆阳区司法局两支力量,“N”涵盖了妇联、基层政府、基层自治组织、行业精英、社会贤达等多元调解力量。矛盾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信任度,选择心仪的调解员进行调解。通过群众“点单”、警务室(会客厅)“派单”、调解团队“接单”、群众“评单”的方式,“点单式”矛盾调解机制不仅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还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精准闭环管理。
去年10月15日,榆林高新区雨润路一商铺二楼的培训机构因排水系统问题导致一楼蛋糕店受损。蛋糕店店主吕女士与该培训机构负责人白先生多次交涉无果。直到今年3月10日,明珠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刘聪在走访中获悉这一问题,迅速采取行动。刘聪意识到,只有从法律层面把双方责任划分清楚,才能有效化解这起矛盾纠纷。于是,刘聪让双方当事人通过“点单”方式,选择一名律师到场调解。律师到场后,对吕女士的诉求进行了分析解答,并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在律师的协助下,矛盾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由白先生支付赔偿金5000元,剩余一小部分由吕女士自行负责。这起矛盾纠纷圆满解决后,双方都对“点单式”矛盾调解机制给予充分肯定。
截至目前,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点单式”矛盾调解机制已建档1267起矛盾纠纷案件。经过专业调解团队的调解,已成功解决了1219起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高达96.2%。
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副局长张新表示:“‘点单式’矛盾调解机制不仅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还是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下一步,该局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调解+”应用,探索“调解+心理干预”“调解+信用惩戒”等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