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刘盼利(左)和同事交流拍摄照片的技巧。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德工电段 刘盼利
2024年10月,当陕西日报社第98期通讯员培训会的通知“跨越”500公里到达我所在的工区时,我攥着沾满油渍的手机,激动不已——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德工电段工作4年,这是我离省级媒体最近的一次。
在培训会的实践采访活动中,我发挥自己新媒体制作的特长,背着云台记录麻黄梁的丹霞地貌,用镜头丈量黄土高原的年轮。我拍摄制作的《#相约最美榆林#室外研学Vlog#这一站,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Vlog在培训会的“新媒体大赛”上获奖。听着颁奖词里那句“铁路人的镜头里,有钢轨延伸的远方”,我心潮澎湃。
返程的绿皮车上,我望着窗外绵延的碎石封闭网,突然发现那些覆盖3万平方米山体的网格,像给裸露的山体盖上了棉被。回到工区后,我马上采访拍摄并连夜剪辑完成的《三万平方米,谁家被子这么大》新媒体产品,第二天就在群众新闻客户端首发。那天,工区的老师傅争抢着手机看我的作品,有人高兴地说:“咱们铺的‘大被子’登上省报的平台啦!”后来,在陕报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同事还在群众新闻客户端完成了《这“3000米”的尺子啥来头》的新闻直播。那天,直播画面里满是风刮起的冰碴,但看到观看人数节节攀升,我们心里都暖暖的,因为这是我们绥德工电段的首次直播。
2025年初,我成为一名父亲。当抱着儿子整理在陕报发表的新闻作品时,我忽然有了给孩子写诗的灵感——父亲用铁轨丈量大地,用镜头收藏时光,而陕西日报,始终是那列载着基层声音驶向远方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