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2025年全国两会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8日
锚定发展目标 聚力改革突破

本报记者 李卫

访谈嘉宾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张燕

陕西旅游集团党委宣传部(品牌部)部长 张晶

记者:陕西加快建设以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建设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方面,陕西需要在哪些方面突破发展?有什么建议?

张燕:陕西通过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等一系列举措,在全国文旅方阵中的排名不断提升。当然,陕西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

一是陕西“文旅+”产业融合仍需“破圈”。需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体系,同时推动文化演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产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塑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陕西风格的融合产品。

二是重点解决省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省际协同发展不够的问题。需要优化陕西省内区域空间布局,以西安、延安、汉中等城市为锚点,提升关中历史文化旅游带、陕北民俗及红色文化旅游带、陕南自然生态旅游带发展水平,同时强化跨省合作,打造国家级跨省旅游精品路线。

三是营销推广与品牌建设双向发力。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推广活动,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文旅品牌。

记者: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实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工程。如何加快实现这一目标?

张燕:陕西应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丰富文旅产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积极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深入挖掘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开发出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推动陕西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为引领,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载体,打造文化装备制造、毛绒玩具等产业集群。

记者:陕旅集团在文旅融合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能否分享一些标志性成果?

张晶:我们始终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推动文旅体商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国企改革。2024年,陕旅集团第四次荣膺“中国旅游集团20强”,再度彰显了集团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一是丝路文旅IP国际化,依托古丝绸之路起点独特资源与区位优势开启了丝路文化旅游的全球化布局。二是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实景演艺《长恨歌》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年均演出超千场,带动景区周边消费,成为西安“演艺之都”的金名片。三是体旅融合新范式,深化“跟着赛事去旅行”理念。2024年,陕旅集团共举办28类、近百场赛事活动,累计带动消费突破7亿元。

记者:2025年,陕旅集团将采取哪些措施促发展,为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张晶:2025年,陕旅集团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重大项目引领、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景区数字化升级,为陕西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一是加快转型,在建设科技型文旅企业上加速提效。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业务矩阵,赋能集团系统项目发展,提升文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围绕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模式,不断发展数字化业务,不断提高成果转化和变现能力。

二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通过精准定位目标客群,深度激发消费潜力,以丝路旅游为发力点,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新消费,为跨越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景区通过深入挖掘“丝路文化”“民俗文化”“周文化”“汉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形成优质供给,探索“短剧+景区”等新模式,助力企业效益提升。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