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苗雨蒙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如何更好地进行青少年美育教育,是我始终关注的话题。”2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儿童福利会会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宋亚平说。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宋亚平最近在各地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完善建议。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走访多所山区学校的见闻:美术教具短缺、民间艺术传承断代……宋亚平将自己的调研成果逐一记录,并整理形成多个建议。
去年全国两会,宋亚平提交了关于优化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建议,并被纳入教育部重点督办建议范畴。她以陕西省的美育工作实践为例,客观分析了陕西通过建设美育微课程数字资源平台和美育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生成了陕西美育工作“数字晴雨表”,在促进美育教育均衡发展、美育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两方面取得的成效。她建议各地结合“数字晴雨表”,建立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
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试点推广美育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
“美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应当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艺术教育。”宋亚平说。2017年至今,她坚持开展艺术帮扶活动,让孩子们拿起画笔,画家乡风土人情,描绘山乡巨变,以此培养他们认识美、描绘美、创造美的能力,用艺术为更多山区孩子点亮心灵之光。
今年全国两会,宋亚平依然将目光聚焦青少年成长教育方面。她将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防止儿童过度使用手机和推动数字赋能乡村美育教育等方面提出多项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延续了她多年来的履职脉络,更体现了她对新时代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的深刻洞察与创新思考。
“让更多的孩子受到艺术滋养,让美育浸润心灵,是我最大的心愿。我会在青少年美育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宋亚平说。
学以致用,美育化人。从建议加强乡村基础美育工作到创办乡村少儿美育基地,宋亚平用艺术工作者的敏锐和人大代表的担当,在建议与实践中架起了青少年美育的桥梁。
宋亚平表示,将继续关注青少年美育工作的开展,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构建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贡献力量。她相信,在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美的种子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